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者

植秀芹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广益学校 514000

由于农村学校受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教师在开展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往往面临着许多难题。在“双减”政策出台后,除了农村学校的文化教学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教育者心中的热点话题。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无处倾诉,长期积压在心中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结合“双减”背景,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三大策略。

一、合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心理课程时,能够对照自身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和开设“主题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背景下,由于学科教学任务的减轻,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设置提供了良好的时间支持,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以每周两节心理课程为宜,使学生能够定期学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亲情缺失和自信心缺乏等问题,可增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例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产生的情感淡漠和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亲情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亲情认知,理解父母缺位的原因,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人格。在主题教育的开展过程之前,可与学生在外工作的家长联系,跟其沟通亲情主题实践活动计划,争取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在亲情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写一封给家长的信,在信中向家长讲述自己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表达对家长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并在写完信后设置“亲情连线”环节,让学生拨通家长的电话,将给家长的一封信内容传递给家长,使学生感受的父母的关怀,缓解其思念父母之情,同时,也理解父母在外工作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从而感受亲情的温暖。

二、拓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农村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教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持。教师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农村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学资源,拓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师可以在校园操场组织开展趣味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和具有农村特点的心理故事分享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能与同伴敞开心扉,交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幸福和烦恼,帮助其及时排解心理的烦恼,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召开“乡村心理故事分享会”,如“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富裕,在创业之初的家人朋友反对,但是其抱着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之心,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断尝试新办法新途径,最终实现了创业的成功,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为家乡农民打造了一条致富产业链”的故事。通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学生理解该名大学生为家乡奉献之情和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之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止步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还需拓展活动形式和丰富活动内容。教师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拓展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和心理健康素质,使其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对比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前,要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主题,并将主题提前告知学生,让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复杂多变的情绪”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为例,教师在主题班会开展之前,需让学生通过心理书籍和网络等途径,收集常见的情绪有哪些如喜悦、悲伤和痛苦等。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中,邀请学生选择一种情绪,并分享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通过“复杂多变的情绪”这一主题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情绪形成的原因,还能使学生掌握如何合理调节情绪如听歌和运动等,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其次,教师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心理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5,(03):97-99.

[2] 丁书英, 李渊.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 农村·农业·农民,2024,(20):45-47.

[3]魏辉彦,汪华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支持策略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5,(02):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