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电叶片气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

杨超 许玉乐 刘洋

河南豫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450000

一、引言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然而,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被动降噪技术受限于材料性能与结构优化空间,难以满足低噪声设计需求。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实时干预噪声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流体力学与声学交叉视角,探讨风电叶片气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气动噪声产生机理与主动控制原理

2.1 气动噪声产生机理

风电叶片气动噪声主要由叶片表面非定常流动引发。当气流通过叶片表面时,边界层分离、涡旋脱落及尾迹湍流等流动现象导致压力脉动,进而辐射噪声。根据声学理论,噪声频率与叶片几何参数、来流速度及攻角密切相关。叶片前缘与尾缘的流动分离现象尤为显著,其产生的涡旋脱落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耦合,形成宽频噪声与离散噪声的叠加。此外,叶片柔性变形导致的非线性振动进一步加剧了噪声的复杂性。

2.2 主动控制技术原理

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引入次级声源或流场干预装置,实时抵消或削弱噪声源。其核心在于建立噪声源与控制信号的动态映射关系。基于自适应滤波理论,控制系统通过误差传感器实时监测噪声信号,利用最小均方算法(LMS)或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调整控制参数,使次级声源产生与主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实现声场干涉抵消。此外,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微射流、合成射流或等离子体激励等手段,直接干预叶片表面流动分离,抑制涡旋生成,从源头上降低噪声辐射。

三、主动控制关键技术分析

3.1 自适应滤波算法

自适应滤波算法是主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其通过迭代优化滤波器权重,使误差信号最小化。在风电叶片噪声控制中,滤波器需处理多频段、非平稳噪声信号。为提高算法收敛速度与稳定性,研究者提出改进型归一化 LMS 算法,通过引入步长因子动态调整机制,有效平衡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此外,基于频域自适应滤波的子带分解方法,将宽频噪声分解为多个子带独立处理,显著提升了控制效率。

3.2 次级声源干涉技术

次级声源干涉技术通过在叶片表面或机舱内部布置扬声器阵列,产生与主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为优化声场干涉效果,需精确控制次级声源的相位与幅值。研究者提出基于波束形成理论的声源布局方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扬声器位置与指向性,实现噪声能量在特定区域的定向抵消。此外,结合声学超材料设计的次级声源,利用其负折射特性增强声波干涉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降噪性能。

3.3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微尺度流场干预,抑制叶片表面流动分离。微射流技术通过在叶片表面开孔注入高速气流,改变局部流场结构,延缓边界层分离。合成射流技术则利用压电陶瓷驱动器产生周期性振荡气流,增强叶片表面动量交换。等离子体激励技术通过电离空气形成低温等离子体,改变局部流场黏性特性,抑制涡旋生成。上述技术均需结合流场传感器实时反馈,实现闭环控制。

四、多物理场耦合控制框架

4.1 传感器融合与数据驱动

主动控制系统需集成压力传感器、麦克风阵列及流场传感器,实现多物理场信息融合。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驱动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噪声信号的时频特征,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预测噪声演化趋势,为控制算法提供先验知识。此外,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叶片流场与声场的虚拟模型,实现控制策略的在线优化与验证。

4.2 智能控制算法

智能控制算法是实现主动控制的关键。模糊逻辑控制通过建立噪声信号与控制参数的模糊映射关系,提升系统鲁棒性。神经网络控制则利用其非线性逼近能力,实现复杂流场噪声的动态建模。强化学习算法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研究者提出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主动控制方法,在仿真环境中实现了噪声降低目标。

4.3 系统集成与优化

主动控制系统需集成传感器、执行器与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回路。为降低系统复杂度,研究者提出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控制功能分解为噪声监测、信号处理与执行控制三个模块。此外,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优化框架,通过滚动优化策略平衡控制性能与能耗,提升了系统的经济性。

五、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5.1 技术挑战

主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噪声源的时变特性要求控制系统具备高实时性与鲁棒性。其次,次级声源与流动控制装置的引入可能影响叶片气动性能,需在降噪与发电效率间寻求平衡。此外,复杂环境下的传感器可靠性、系统能耗及成本控制等问题亟待解决。

5.2 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可聚焦以下方向:一是开发基于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微型化传感器与执行器,提升系统集成度;二是结合量子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控制算法的实时优化;三是探索基于生物启发的主动控制方法,如仿生羽毛结构的噪声抑制机制;四是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建立主动控制技术的测试与评估体系。

六、结论

风电叶片气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实时干预噪声源,为解决风电机组噪声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本文从噪声产生机理出发,系统阐述了自适应滤波、次级声源干涉及主动流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多物理场耦合控制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控制技术可显著降低叶片气动噪声,提升风电机组环境适应性。未来,随着智能算法与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主动控制技术将在清洁能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韬 , 刘红文 , 陆仕信 , 等 . 风电机组复杂工况下振动抑制模糊控制策略[J].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4,(02):26-31.

[2] 张世界 , 魏静 , 汤宝平 , 等 . 基于变系数滑模控制器的风电机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2023,44(05):40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