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

作者

佟国强

21042119900724423X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对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城市园林景观施工要点,涵盖施工前准备、植物种植以及园林景观小品施工等环节;详细阐述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点,包括灌溉与排水、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修剪与整形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养护管理难题以及部门协调与沟通障碍。

关键词:园林景观;道路绿化;施工要点;养护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能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其养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一、城市园林景观施工要点

1.1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准备是确保园林景观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要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团队需与设计单位密切沟通,仔细审查施工图纸,明确设计意图、施工要求及各项技术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返工。开展全面的现场勘查,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地下管线分布等情况,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1.2 植物种植施工

植物种植是园林景观施工的核心环节。在植物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习性,挑选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季相变化,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采购植物时,要严格把控植物质量,确保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种植穴挖掘需符合规范,根据植物根系大小确定种植穴的深度和直径,并对土壤进行改良,添加有机肥、腐叶土等,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

1.3 园林景观小品施工

园林景观小品能为园林增添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在设计上,应结合园林整体风格,确定小品的主题和造型,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选材方面,根据小品的功能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木质材料营造自然古朴氛围,金属材料展现现代时尚感。施工工艺至关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和安装,注重细节处理,确保小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点

2.1 灌溉与排水管理

灌溉是保障道路绿化植物生长的关键。需依据季节、天气及植物生长状况灵活调整灌溉频率与水量。干旱季节,增加灌溉次数,确保植物水分充足;而在雨季,适当减少灌溉。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滴灌节水且能精准供水,适合对水分需求敏感的植物;喷灌则适用于大面积绿化区域,可均匀洒水。完善排水系统同样重要,定期清理排水管道与沟渠,防止积水导致植物烂根,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2.2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施肥要根据植物生长阶段与土壤肥力科学进行。生长旺盛期,施加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促进植物枝繁叶茂;开花期前,增施磷钾肥,助力花朵绽放。施肥时控制好量,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土壤污染与植物徒长。病虫害防治应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原则。日常加强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物理防治可采用人工捕捉害虫、设置防虫网等方式;化学防治需谨慎选择低毒、高效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生物防治则利用害虫天敌或有益微生物抑制病虫害发生。

2.3 修剪与整形

修剪与整形可保持道路绿化植物良好形态,提升景观效果。定期修剪枯枝、病枝、过密枝,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植株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特性进行整形,如球形、锥形、自然形等,塑造整齐美观的绿化景观。在特殊季节,像冬季可对植物进行重剪,减少冻害风险;春季则轻剪,促进新枝萌发。

三、现存问题与挑战分析

3.1 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园林景观施工规范和技术要点掌握不足,在植物种植时,可能出现种植深度不当、间距不合理等问题,降低植物成活率。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也较为突出,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难以对施工流程进行全程把控,导致一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操作未被及时纠正,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3.2 养护管理难题

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养护管理工作。道路绿化养护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养护设备、肥料、农药以及支付人工费用等。但实际中,养护资金常难以满足需求,导致养护设备陈旧老化,无法及时更新,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老旧的灌溉设备无法精准控制水量,易造成水资源浪费或植物缺水。养护技术人员短缺,专业素质不高,很多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护知识,难以应对复杂的病虫害问题和植物生长异常情况。

3.3 部门协调与沟通障碍

城市道路绿化涉及多个部门,如园林部门、市政部门、交通部门等。各部门职责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园林部门进行绿化施工或养护时,可能与市政部门的道路施工、交通部门的交通管制产生冲突。如园林部门计划对某路段进行绿化修剪,却未提前与交通部门沟通,导致修剪作业时影响交通秩序,引发交通拥堵。信息共享不及时,各部门对道路绿化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进展了解不充分,容易出现重复施工或工作衔接不畅的情况。

四、优化策略与建议

4.1 提升施工质量

针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施工规范、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如开展植物种植技术专项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不同植物的种植要点,提高植物成活率。建立严格的施工质量监督机制,安排专业的质量监督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4.2 强化养护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可设立道路绿化养护专项资金,保障养护工作的资金需求。利用资金购置先进的养护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加强养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招聘专业人才和开展内部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养护人员参加病虫害防治、植物养护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应对复杂养护问题的能力。

4.3 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

建立跨部门协调小组,由园林、市政、交通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商讨道路绿化相关事宜,提前制定工作计划,避免施工冲突。例如,在园林部门进行绿化施工前,与市政、交通部门充分沟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交通疏导方案,确保施工和交通秩序两不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将道路绿化的规划、施工进度、养护计划等信息及时上传至平台,方便其他部门了解,促进工作衔接,减少重复施工和资源浪费。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与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尽管当前面临施工质量、养护管理及部门协作等难题,但通过提升施工质量、强化养护管理、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等策略,有望逐步化解。未来,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引入先进技术与理念,将助力城市绿化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居民打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树勇.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及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居舍,2024,(10):114-116.

[2]柳聪滨.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及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178-180.

[3]王勋.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及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