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对输配电系统的影响与优化
董永建
四川赫扬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610094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日益增多。本文深入分析了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对输配电系统在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系统损耗、电压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输配电系统更好地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一、引言
智能电网是当今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它融合了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凭借其灵活性、环保性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传统的输配电系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并进行优化成为电力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对输配电系统的影响
(一)潮流分布的影响
1.改变电流流向
在传统输配电系统中,潮流从大型集中式电源向负荷侧单向流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在某些时段,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会反向注入输配电网络,使得部分线路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例如,在一个以太阳能为分布式电源的区域,在白天光照充足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可能会使附近的配电网线路出现从负荷侧流向电源侧的电流。
2.影响潮流分布的均衡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和容量不同,会使输配电系统的潮流分布变得复杂且不均衡。如果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某一区域的配电网,可能会导致该区域的潮流过于集中,而其他区域潮流相对较小,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电能质量的影响
1.电压波动
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例如风力发电受风速影响,太阳能发电受光照强度和云层遮挡影响。当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快速变化时,会引起接入点及附近区域的电压波动。如风速突然增大或减小,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变化,会导致连接风力发电机的配电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影响用户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2.谐波污染
部分分布式电源(如一些采用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新能源发电设备)会产生谐波。这些谐波会注入输配电系统,增加系统的谐波含量。例如,一些小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过程中,如果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不完善,就会产生谐波,影响电能质量,对其他电力设备产生干扰。
(三)系统损耗的影响
1.降低系统损耗
当分布式电源合理分布并接入输配电系统时,由于部分电能在靠近负荷侧产生,可以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例如,在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内,在园区内接入分布式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园区内的部分负荷可以由该分布式电源直接供电,减少了从远方大型发电厂传输电能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线路损耗。
2.增加系统损耗
如果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不合理或者容量配置不当,可能会增加系统损耗。例如,当分布式电源接入在输配电线路的末端且容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线路中的潮流分布不合理,增加线路中的电流,从而增加系统损耗。
(四)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1.提高电压稳定性
在一些负荷较重的区域,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为当地提供额外的电能支持,缓解电压跌落的情况,提高电压稳定性。例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某区域的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频繁,负荷较大,如果该区域有分布式电源接入,可以补充电能,维持电压稳定。
2.降低电压稳定性
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性也可能对电压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当分布式电源突然退出运行(如风力发电在风速过高时为了保护设备而停机),可能会导致当地电压突然下降,影响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三、分布式电源接入输配电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分布式电源的布局
1.基于负荷分布的布局
考虑输配电系统的负荷分布情况,将分布式电源合理布局在负荷中心或者负荷较重的区域。这样可以使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就近供给负荷,减少电能传输距离,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损耗。例如,对于城市中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根据其用电负荷密度,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如小型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装位置。
2.考虑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布局
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将太阳能和风能分布式电源合理搭配布局,可以减少其输出功率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系统的影响。例如,在沿海地区,可以同时布局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在白天光照强时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在夜间或阴天时依靠风力发电。
(二)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
1.智能逆变器技术
对于分布式电源中的逆变器,采用智能逆变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输出电能的有效控制。智能逆变器可以根据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实时调整输出功率,减少电压波动和谐波污染。例如,智能逆变器可以在电网电压过高时自动降低输出功率,在电压过低时适当增加输出功率,维持电压稳定。
2.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
建立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系统,对多个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通过通信网络,实时获取各个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根据系统的需求,合理分配各个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在一个包含多个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区域,可以通过协调控制,使得在不同的天气和负荷条件下,各个分布式电源能够协同工作,优化系统运行。
(三)加强系统的保护与监测
1.改进保护装置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输配电系统的潮流分布和故障特性,需要改进传统的保护装置。例如,在配电网中,传统的过流保护装置可能会因为分布式电源的反向电流而误动作。可以采用具有方向判别功能的保护装置,或者采用自适应保护技术,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调整保护参数,确保保护装置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正常运行。
2.实时监测系统
建立全面的输配电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输配电线路、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获取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发现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例如,利用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压波动情况,当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波动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或者调整系统的运行方式。
四、结论
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输配电系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系统损耗和电压稳定性等。通过优化分布式电源的布局、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及加强系统的保护与监测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影响,提高输配电系统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需求的不断提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输配电系统的相关问题,不断完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林伟伟. 考虑多利益主体参与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研究[D]. 湖北:武汉大学,2020.
[2] 张旭. 含风电并网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19. DOI:10.7666/d.Y3571834.
[3] 翟进乾,刘念祖,黄凯,等.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输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24(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