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进度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
付寿斌
四川佳诚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29000
摘要: 本文立足工程管理领域,深入探究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的关键方法及其应用实践。剖析传统进度管理模式下进度延误的成因,涵盖资源配置失衡、计划制定缺陷、风险应对乏力等方面。阐述从网络计划技术精细管控、资源均衡调配、动态监控与调整、激励机制促动维度,构建进度优化体系,探讨面临的多因素耦合难题、技术落地障碍、人员能动性调动困境及应对,旨在确保工程项目按时交付,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一、引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进度直接关联着成本投入、资源利用以及各方效益获取。工程项目常因进度失控陷入困境,如工期延长导致成本飙升、合同违约风险加剧等。深入研究进度优化方法,精准把控项目推进节奏,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保障项目顺利收官、推动行业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二、传统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困境剖析
(一)资源配置失衡
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投入缺乏前瞻性规划,常出现阶段性短缺或闲置。施工高峰期人力不足,关键工序延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停工待料频发;设备配置不合理,大型设备闲置浪费租金,却在紧急任务时调配不及,严重制约项目进度,增加不必要成本。
(二)计划制定缺陷
进度计划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方法支撑,工序逻辑关系梳理不清,关键线路判断不准。对复杂项目,未能充分考虑多工种交叉作业、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计划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一旦实际与计划脱节,难以及时调整,后续工序连锁延误,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使项目进度失控。
(三)风险应对乏力
对影响进度的风险预见不足,政策法规变动、恶劣天气、地质条件变化等风险因素未纳入考量。风险发生时,缺乏应急预案,协调资源解决问题效率低,临时抱佛脚式应对难以快速恢复施工,延误工期,凸显传统进度管理脆弱性。
三、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的关键方法
(一)网络计划技术精细管控
1.关键线路法(CPM)运用:绘制详细项目网络图,精准识别关键线路,明确各工序紧前紧后关系,对关键工序资源优先保障、重点监控。通过计算工序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迟开始、最迟结束时间,合理安排浮动时间,确保关键线路工期稳定,牵住项目进度 “牛鼻子”。
2.计划评审技术(PERT)辅助:针对不确定性强项目,PERT 引入概率估算工序时间,考虑乐观、最可能、悲观三种情况,计算期望工期与方差,提前预判风险,为制定进度计划提供弹性空间,有效应对不确定性,降低延误风险。
(二)资源均衡调配
1.资源需求计划优化:依据进度计划,精细编制人力、材料、设备资源需求曲线,结合资源供应能力、成本因素,均衡各时段投入。采用资源平滑技术,调整非关键工序资源使用时间,避免资源需求高峰,保障供应连续性,减少闲置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资源动态调配机制:建立实时资源监控系统,掌握现场资源实际使用、剩余情况,与计划比对。遇资源短缺,依优先级从闲置区域调配或紧急采购;出现冗余,及时调整调配方向,确保资源精准流向需求环节,维持项目高效运转。
(三)动态监控与调整
1.进度监控指标设定:构建多层级进度监控指标体系,涵盖里程碑节点完成率、工序进度偏差率、形象进度百分比等。明确各指标预警阈值,通过定期检查、现场勘查、信息化系统采集数据,实时掌握进度动态,精准定位偏差源头,为调整决策提供依据。
2.动态调整策略制定:一旦发现进度偏差,迅速启动调整机制。偏差较小时,采取局部优化,如调整工序顺序、增加少量资源投入;偏差重大,重新评估关键线路,运用关键链技术,插入缓冲时间,调整资源分配,甚至修订整体进度计划,确保项目回归正轨。
四、工程项目进度优化方法的综合应用体系构建
(一)前期统筹规划
1.项目策划阶段:组建跨专业团队,联合业主、设计、施工、咨询各方,全面评估项目特点、技术难点、环境约束。运用大数据分析类似项目经验数据,辅助制定科学合理进度总目标,为后续细化计划奠定基础。
2.计划编制阶段:以网络计划技术为核心,融合资源需求、风险因素,编制详细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里程碑、交付成果,制定配套资源投入计划、风险应急预案,形成有机整体,确保计划严谨可行。
(二)中期协同推进
1.执行过程中: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各方信息实时共享,设计变更、现场问题及时反馈。施工单位依进度计划精细组织施工,监理单位严格监督,业主单位统筹协调资源、解决外部障碍,各方围绕进度目标协同作战。
2.动态调整环节: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依据监控数据评估进度,遇偏差各方共同研讨调整方案。严格落实调整措施,跟踪实施效果,持续优化,保障项目按优化后路径推进。
(三)后期巩固保障
1.收尾阶段:提前规划验收、结算流程,倒排工期,确保剩余工作有序完成。集中调配资源解决遗留问题,避免虎头蛇尾,保障项目顺利交付,实现进度、质量、成本综合最优。
2.经验总结:项目竣工后,全面复盘进度管理全过程,剖析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形成案例库,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持续提升进度优化水平。
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多因素耦合难题
1.问题剖析:工程项目受技术、市场、社会、自然等多因素交织影响,如新技术应用不当引发质量问题返工,恰逢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叠加恶劣天气,各因素相互作用,加剧进度延误,传统单因素分析应对方法失效。
应对策略:建立多因素综合分析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量化各因素影响权重、作用路径,提前模拟不同情境下进度变化,制定综合应对预案,以系统思维应对复杂局面。
(二)技术落地障碍
1.问题剖析:先进进度优化技术如 BIM 与进度管理集成、智能算法应用,对人员技术素养、软件硬件环境要求高。工程现场人员操作熟练度不足,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技术难以落地,无法发挥应有功效,制约进度优化实践。
应对策略: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组织针对性培训课程、实操演练,提升人员技能;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升级硬件、优化软件系统,搭建适配技术应用环境,为进度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六、结论
工程项目进度优化是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凭借网络计划、资源调配、动态管控、激励促动等方法构建综合应用体系,可精准破解进度难题。虽面临多因素、技术、人员挑战,但借系统分析、技术赋能、团队激活之力可突围。高效推进项目进度,能确保工程按时交付、成本可控、效益提升,为工程管理注入强大动力,助力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阳. 基于DMAIC方法的建设工程进度优化与控制——以某县公租房工程项目为例[D]. 天津:天津大学,2017. DOI:10.7666/d.D01422109.
[2] 程麟钦.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探究[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3.
[3] 张艳海. 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综合控制与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1999. DOI:10.7666/d.Y34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