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作者

郝瑞波

150203198203013311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存问题,从人员层面的安全意识淡薄与专业技能缺乏,管理层面的制度不完善和流程不规范,技术层面的监测与防护技术滞后,到环境层面的施工现场复杂及外部环境应对短板等进行全面梳理。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基于新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思路,如 BIM 技术在施工全流程安全模拟、监控与评估中的深度应用,物联网技术助力设备及人员管理与安全预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事故规律分析、风险预测及隐患识别中的探索。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涵盖强化人员培训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加大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力度以及优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新技术应用;人员培训;制度完善

引言

在土木工程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项目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攀升。然而,施工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阻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传统施工安全管理在人员、管理、技术及环境应对等多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对安全的严苛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现存问题,积极引入如 BIM、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成为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本文将系统剖析问题,探索新技术应用路径,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以期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1.1 人员层面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人员是关键因素,却也是安全隐患的源头之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许多一线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缺乏系统安全教育,对施工中的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如在未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专业技能缺乏现象普遍。部分施工人员未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对复杂施工工艺操作不熟练,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特种设备操作时,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安全知识,无法准确识别和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难以有效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1.2 管理层面问题

管理层面的漏洞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首要问题,部分施工企业虽有安全制度,但内容笼统,安全责任划分模糊,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奖惩机制不健全,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安全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缺乏激励,导致安全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管理流程也不规范,施工前安全规划常流于形式,未充分考虑项目特点与潜在风险。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全面、不深入,多为表面巡查,对隐蔽工程、临时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

1.3 技术层面问题

技术滞后制约着施工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监测技术落后,目前仍以人工定期巡检为主,效率低且准确性差,难以实时发现安全隐患。例如,在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人工监测无法及时捕捉结构变形、位移等细微变化,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安全防护技术更新缓慢,新型防护材料与设备推广应用不足

1.4 环境层面问题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给施工安全带来挑战。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区等,增加了基础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若地质勘察不准确或处理不当,易引发坍塌事故。天气因素影响显著,暴雨、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会对脚手架稳定性、设备运行安全及人员作业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二、基于新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思考

2.1 BIM 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为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全新视角。在施工前,通过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全面整合建筑结构、设备管线、施工场地等信息,进行虚拟施工模拟。例如模拟复杂施工工艺的流程,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风险,如在大型场馆建设中,利用 BIM 模拟高空吊装作业,精准规划吊装路径,避免碰撞事故。施工过程中,BIM 模型与实时施工进度关联,实时更新现场安全状态。

2.2 物联网技术助力安全管理升级

物联网技术通过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在施工现场,为各类机械设备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塔吊的载重、回转角度、起升高度等数据。一旦参数超出安全阈值,系统立即自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在危险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当人员违规闯入时,即刻发出警报,保障人员安全。

2.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索

大数据技术可收集、分析海量施工安全数据,挖掘其中隐藏的安全事故规律。通过对不同项目、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如在众多建筑项目中,数据分析发现高处作业防护缺失与事故发生率存在强关联,为制定针对性安全策略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则可用于安全隐患自动识别。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的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识别人员未佩戴安全装备、违规操作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损坏等安全隐患,并及时推送预警信息。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改进策略

3.1 强化人员培训与教育

人员是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强化培训与教育至关重要。丰富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还应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事故原因与后果,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利用多媒体课程、安全知识 APP 等进行日常学习,线下开展模拟演练,如火灾逃生、坍塌救援等,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应急技能。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完善的制度与规范流程是安全管理的保障。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做到权责清晰。制定详细的奖惩细则,对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的人员和部门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提高制度威慑力。其次,规范安全管理流程。施工前,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安全规划,结合项目特点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施工过程中,建立标准化安全检查流程,明确检查内容、频率与责任人,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确保隐患及时发现。

3.3 加大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

安全技术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支撑。政府与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施工安全痛点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更精准的安全监测设备,实现对施工结构、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精准监测。同时,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方式,降低施工单位应用新技术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

3.4 优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优化管理可降低安全风险。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利用先进设备对地质条件、天气变化、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如在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地质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提前预警坍塌风险。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施工计划,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防护措施,暂停危险作业。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牵系重大,关乎人员生命与项目成败。从现存人员、管理、技术、环境等多层面问题,到基于新技术的创新思考,再到全方位改进策略的实施,每一步都在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而努力。展望未来,持续深化这些举措,不断探索新方法,将有力推动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迈向新高度,为行业稳健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参考文献

[1]王芮.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5):23-25.

[2]崔黎祥.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建筑,2022,7(0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