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融合与发展

作者

王军

37030219861215051x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智能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融合应用现状、关键技术体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剖析传统建筑工程的局限,阐述智能建筑技术涵盖的自动化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要素,详述从设计规划、施工建造到运维管理各阶段的融合策略,旨在推动建筑工程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提升建筑综合品质与用户体验。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建筑技术蓬勃兴起,为现代建筑工程注入全新活力。它打破传统建筑静态、单一的功能模式,通过集成先进技术,实现建筑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空间使用、强化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意义非凡,引领建筑行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与工作需求。

二、传统建筑工程的局限剖析

(一)能源利用低效

传统建筑多依赖人工或简单机械控制系统调节能源消耗,如空调、照明系统无法依据室内外环境实时变化精准调控,常造成能源浪费。在非办公时段,照明灯具全开、空调持续制冷制热,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电力消耗,与当下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相悖。

(二)空间管理僵化

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固定,难适应使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办公区域难以按需快速切换为会议、展示等功能空间;住宅户型无法灵活满足家庭结构变迁、生活模式转变带来的多样需求,限制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效率。

三、智能建筑技术的核心要素阐释

(一)建筑自动化系统(BAS)

作为智能建筑基石,涵盖暖通空调(HVAC)、照明、给排水、电梯等子系统自动化控制。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数据,经控制器依预设逻辑自动调节设备运行,如夏季高温时自动加大空调冷量、白天光照充足时调暗或关闭照明灯具,实现节能降耗与舒适环境营造。

(二)物联网(IoT)技术

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无线通信等,将建筑设备、构配件乃至使用者终端互联互通,构建庞大信息网络。门窗传感器实时监测开关状态,烟雾报警器感知火灾隐患并即时推送信息至物业与用户手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协同运作,让建筑 “耳聪目明”。

(三)人工智能(AI)技术

赋予建筑学习、决策能力。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海量历史数据,如用户用电习惯、设备运行规律,预测需求提前优化系统配置;智能语音助手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语音交互操控建筑设备,解放双手,为用户提供便捷随心的交互体验,让建筑更 “懂” 用户。

四、智能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融合策略

(一)设计规划阶段

1.功能需求整合

与业主、使用者深度沟通,挖掘潜在智能需求,融入设计方案。商业建筑考虑客流智能引导、店铺能耗监测;医院关注病房环境智能调控、医疗设备远程管理,依功能定制智能系统架构,确保技术服务于建筑核心诉求。

2.技术选型适配

依项目规模、定位、预算选智能技术与产品。小型办公建筑可选性价比高的智能照明、简易 BAS 系统;高端酒店采用全屋智能集成方案,融合智能窗帘、温控床垫等高端设备,兼顾先进性与经济性,为后续实施奠基。

(二)施工建造阶段

1.系统集成施工

各智能子系统同步施工,统筹布线、安装调试,避免后期线路冲突、接口不兼容。合理安排 BAS 控制器、物联网网关安装位置,确保信号稳定传输;预留智能设备拓展接口,便于未来升级,保障施工质量与系统完整性。

2.人员技术培训

针对施工人员开展智能技术专项培训,涵盖系统原理、安装规范、调试流程。培训熟练掌握智能面板安装、传感器校准的技术工人,确保施工精准到位,减少因操作不当引发的故障隐患,提升施工团队智能化作业能力。

(三)运维管理阶段

1.智能运维平台搭建

构建集设备监控、故障预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运维平台。实时可视化展示设备运行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故障风险,提前发出预警,如依据水泵电流波动预判故障,安排预防性维修,变被动为主动,降低运维成本,延长建筑寿命。

2.持续优化升级

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分析运行数据,依需求优化智能系统功能。升级软件算法提升空调自控精度、拓展语音指令控制范围,与时俱进满足用户新需求,保持建筑智能化系统先进性与适用性。

五、智能建筑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技术标准缺失

1.接口与协议不统一

智能建筑设备厂商众多,蓝牙、Wi-Fi、ZigBee 等通信协议并存,接口标准各异,导致系统集成困难,设备间互联互通不畅,如智能门锁与安防系统联动失效,影响智能建筑整体效能。

应对策略: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牵头制定统一接口、协议标准,推动跨品牌设备兼容;企业加强合作,研发多协议转换网关,促进智能设备无缝对接,构建协同生态。

2.可靠性与稳定性待提升

复杂智能系统受网络波动、设备老化等影响,故障频发。智能照明闪断、电梯控制系统死机,不仅影响使用,维修排查难度大,源于研发测试环节对复杂工况模拟不足。

应对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全流程质量管控,模拟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极端工况测试;建立故障快速响应机制,储备关键零部件,确保及时修复,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1.数据泄露风险

智能建筑大量采集用户行为、设备运行数据,从作息习惯到能源使用详情,若加密不善、权限管理漏洞,易被黑客窃取,威胁个人隐私,引发信任危机。

应对策略:采用加密传输、存储技术,如区块链加密保障数据完整性;严格用户数据访问权限,定期审计,确保数据流向可控;企业明示隐私政策,告知用户数据用途、共享范围,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2.网络攻击防范

建筑联网暴露于网络威胁,病毒、木马入侵可致设备失控、系统瘫痪。家庭智能网关、商业建筑中控系统防护薄弱,亟需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抵御外部攻击。

应对策略:部署专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定期更新病毒库;为智能设备安装安全补丁,强化身份认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登录,提升智能建筑整体网络安全防护力。

(三)成本效益考量

前期投资成本高

智能建筑前期规划、设备采购、系统集成需大量资金投入,高端智能面板、传感器价格不菲,增加建设成本,令部分业主望而却步,制约技术推广。

应对策略:推广高性价比智能产品,按需分步实施,优先满足核心功能需求,如先部署能耗监测、照明智能控制;展示长期节能、运维减负等隐性效益,引导业主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提升接受度。

六、结论

智能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融合与发展是大势所趋,虽面临挑战,但借技术创新、标准完善、安全强化、成本管控之力,突破重重难关,必将重塑建筑工程格局,为人们缔造智能、舒适、绿色的未来建筑空间,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智能化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朱关夫,嵇威威,毛秀明,等.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 建筑施工,2023,45(8):1714-1717. DOI:10.14144/j.cnki.jzsg.2023.08.061.

[2] 吕玉兵. 绿色建筑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挑战[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3.

[3] 张家瑞. 智能化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 工程施工新技术,2025,4(4). DOI:10.37155/2811-0609-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