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本文对淮安市洪泽区的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现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况,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功能分区,产品布局;绿色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延伸;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利用现有模式,形成产业链等进行了度假区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运营中出现的盲目开发,景观污染严重;游客超载,生态环境受损;天然优势被磨灭;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等问题,探索了如何适应游客及市场需求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淮安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问题;对策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水平提高,对于精神方面的享受变得越来越迫切。尤其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紧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余需要放松身心,去大自然中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缓解压力。这也是近些农业生态旅游迅速崛起的原因,农业生态旅游也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在这发展中,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1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现状
1.1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曹圩村,地处两市(淮安市、扬州市)四县(区)(金湖、宝应、淮安区、洪泽)结合部,东连京沪高速,西接宁连高速,盐金312 国道擦肩而过。白马湖风光旖旎,万顷湖面碧波荡漾,湖中分布着九十九座岛屿,每个岛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和美丽的传说,大杨庄岛、唐庄岛等岛屿还留下了古代和近代的战争痕迹。
景区面积约2000 亩,位于淮安市中心城区东南部、宁淮、连淮扬镇高铁站分置四角,京沪、金马、宁淮等高速毗邻景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淮安市“最爱市民欢迎景区”,并被《中国国家旅游》评为“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1.2 功能分区,产品布局
多种功能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分为科普区、花海区、游览区、涵养区、旅游度假区等多个板块。每个区域的规划都较重于游客的游览体验。涵养林区则种植北美红枫,达到遍野红叶的效果。在清风佛面的湖畔,有樱花,有桃花,还有海棠、蓝莓等等......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看点。趣味性较强的科普教育区的科普园,它将爱情主题与民俗活动相结合,通过蓝莓园、菊园、梅园、桃园等不同园区的主题活动,将娱乐和趣味带给游客。
在布局上园区也将观光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在考虑观光休闲的美观度的基础上重视景观的实用性。通过不同植物、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相结合,合理搭配、合理布局,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
1.3 绿色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延伸
从2016 年被列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淮安市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一区两带”战略布局,各项创建工作跑出攻坚“加速度”。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之路,从产业化、旅游化、生活化的角度出发,用世界眼光,发现风景、创造风景,以湖湾生活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引擎,以健康养生和生态农业为特色,融节事娱乐、鼓舞美食娱乐等于一体,营造优质生活。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项目品质,游客入园体验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个性化延伸。
1.4 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
在政府领导的建议下,景区管理者的带领下,极大地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从2019 年开始建设,“三岛奇遇记”和全地形汽车文化旅游项目,至今已经建设完毕,去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在此期间成立了白马湖历史文化研究会,挖掘白马湖美食文化、掼蛋文化、渔家文化等,讲好白马湖故事。从小节、细节、环节入手,不断增强进去服务能力,着力解决游客集中反应的问题,做到细致规划、精致建设、极致服务;突出产业特色,优化规划布局,提升片区融合发展水平;增强游客体验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1.5 利用现有模式,形成产业链
天然水域辽阔,湖水清澈透明,盛产螃蟹、青虾、乌龟等水产品,绿色食品主要以生态养殖的方式,还有加工的小鱼干等畅销海内外,尤其是白马湖的大闸蟹远销四方。
依托自然风光和中药种植优势,实现养老与医疗融合在一起,形成旅游、药膳、食品、疗养产业链;草药养生产业园,种植药用价值高的菊花等花药品种,开发茶香、花香、九香、食香、菜香、荷香、药香白马等系列产品;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发矿泉水等特色饮品,四大茗补、皇菊礼盒等养生茶饮,系列产品已陆续量产面市。
2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开发,景观污染严重
盲目开发造成景观污染,导致许多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很多生态旅游区,砍伐树木,造成严重损失;破坏地形,毁坏自然生长环境;甚至有些杀害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受损;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没有专门的人针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进行建立保护生态资源规章制度。这也造成了景观被严重破坏和污染严重。
2.2 游客超载,生态环境受损
由于生态景区对游客满为患的不重视,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游客会折断树枝、追赶和随意喂养景区收养的小动物,对这些现象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合作,无法进行客源共享,无法有效控制游客量,由此引发生态环境污染,对自然景观的践踏破坏,降低旅游体验感,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天然优势被磨灭
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前有着它本身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后期顺应市场需求,听取游客建议,大量的设施建设开发,盲目引进学习开发,轻视农业生态保护。修建过多的人造景观,使生态景区的建设越来越走向城市化、商业化。盲目改造,造成大景观趋同。过度开发、修建,重视经济带来的利益,生态景区的天然优势慢慢被磨灭,这对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2.4 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
维护措施不够;有些在室外的设施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年久失修;没有专门的人员对于设施进行定期维修。还有许多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对环境没有保护意识,随意采摘、践踏、折断植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视觉上的不美观。仅有百分之十几的区域进行定期环境监测,有的区域连一台检测仪也没有,这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对策
实现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点:
3.1 完善制度建设
相对来说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较国外的一些理念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学习。建设相应的制度,完善制度建设,积极维护环境安全,营造爱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使农业生态旅游走上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游客们进入景区内,可以通过景区内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来提醒游客保护环境,比如利用门票、导游图册、地图等进行各种渠道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还有给予一定的处罚手段。加大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的各个区域环境监测。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对于门票的收入,用于保护生态资源,这也将会促进农业生态景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黄河生态文化景观优化保护策略的课程教学实践. 王聪聪;汤翔.现代园艺,2024(18)
[2]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朱春雨;曹建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10)
作者简介:李云(1972-),男,江苏扬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