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作者

王震

370322199402253115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绿色施工技术内涵、分类及应用实践,详细剖析其对环境的多维度影响,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建筑工程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大户,推行绿色施工技术势在必行。绿色施工技术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还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是建筑工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一)内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为核心目标,贯穿于施工规划、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设备操作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统称。它强调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分类

1.节材技术

◦优化设计:通过建筑结构优化、构件标准化设计,减少异形构件,提高材料利用率,避免材料浪费。例如,采用装配式建筑设计,预制构件在工厂精准生产,减少现场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

◦材料回收与再利用:对废弃木材、钢材、砖石等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经过加工处理后重新应用于工程中。如废旧木材可加工成木托盘、模板,废砖石破碎后用作道路基层或填充材料。

1.节水技术

◦雨水收集与利用:在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地面雨水,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后,用于混凝土养护、施工现场降尘、绿化灌溉等环节,减少市政供水的使用。

◦节水器具与设备应用:选用节水型水龙头、马桶、洗车设备等,在施工生活区及办公区推广使用,通过限流、感应等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

1.节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利用: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合理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施工现场照明、小型设备供电;地源热泵系统用于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施工设备节能改造:对塔吊、升降机、电焊机等施工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使设备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整功率,减少能源浪费。

1.节地技术

◦场地合理规划:根据施工流程与功能需求,紧凑布局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及施工区,减少土地占用。同时,合理规划施工道路,提高场地利用率,避免土地闲置浪费。

◦地下空间开发:在满足工程安全与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如建设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等,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

三、绿色施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减少土壤侵蚀

绿色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护坡、沉淀池,以及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因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避免土壤肥力流失,保护周边土壤生态环境。

2.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相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堆放与使用,避免有害物质泄漏、渗透进入土壤。如对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材料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其污染土壤,维护土壤的自然生态功能。

(二)对水环境的影响

1.减少污水排放

通过采用节水技术以及对施工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可大幅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水排放量。混凝土搅拌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经沉淀、中和、过滤等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降低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负荷。

2.保护水资源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不仅减少了对市政供水的依赖,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还通过回补地下水等方式,对区域水资源的平衡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降低扬尘污染

绿色施工采取的一系列防尘措施,如施工现场道路硬化、定期洒水降尘、物料覆盖、设置洗车台等,能有效抑制施工扬尘的产生与扩散,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对居民呼吸系统的危害。

2.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节能技术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了传统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排放,有助于缓解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技术创新与推广挑战

1.新技术研发难度大

部分绿色施工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复杂环境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等,面临技术瓶颈、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制约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应对策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聚焦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绿色施工技术研发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加速技术突破。

2.推广应用受阻

一些成熟的绿色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缓慢,原因包括施工企业对新技术了解不足、担心成本增加、缺乏成功案例示范等。例如,装配式建筑技术初期投资较高,部分中小建筑企业因资金压力不愿尝试。

应对策略: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宣传推广,举办技术研讨会、现场观摩会,展示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成果;建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奖励,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二)成本与效益平衡挑战

1.前期成本投入高

许多绿色施工技术,如节能设备购置、可再生能源系统安装、新型材料应用等,需要较高的前期投资,这对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建筑企业来说是较大的负担,影响其应用积极性。

应对策略: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分析绿色施工技术的效益,向企业展示长期运行成本节约、环境效益提升等隐性收益;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对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前期成本压力。

2.经济效益难以量化

绿色施工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分散且难以直观量化,如减少环境治理成本、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带来的潜在收益等,导致企业在决策时难以准确评估其价值,阻碍技术推广。

应对策略:建立绿色施工技术经济效益量化评估体系,综合考虑节能、节水、节材、减排等多方面效益,通过具体指标与模型计算,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

五、结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成本调控、人才培养与意识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逐步克服困难,充分发挥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实现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 贾乐.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2):97-100. DOI:10.3969/j.issn.1672-1675.2023.22.031.

[2] 夏乾波.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环境影响评估[J]. 城市情报,2024(10):243-244.

[3] 赵启明,范君峰. 房建工程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分析[J]. 城镇建设,2025(1):107-109. DOI:10.12254/j.issn.2096-6539.2025.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