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估

作者

郑丽雪

370322199403213721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节能设计关键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要点。剖析传统建筑能耗弊端,阐述节能设计涵盖的规划布局、围护结构、能源系统核心要素,详述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运维阶段的节能实施路径,介绍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旨在推动建筑工程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建筑工程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肩负着重大节能责任。节能设计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从初始蓝图规划到长期运维管理,对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意义非凡,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二、传统建筑工程能耗弊端剖析

(一)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

传统建筑外墙、屋面保温隔热能力不足,冬季热量大量散失,室内需持续供暖维持温度;夏季外界热量轻易传入,空调制冷负荷大增。普通砖墙导热系数高,屋面缺乏有效隔热层,致建筑与外界环境热交换频繁,能源消耗于维持室内热舒适度,浪费严重。

(二)能源利用单一粗放

多依赖化石能源供热、制冷与照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建筑采光设计未充分考虑自然采光优化,白天室内仍大量使用人工照明;空调系统能效比低,未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选型,运行能耗高,能源利用未达精细化、多元化,与节能理念相悖。

(三)空间布局忽视节能

建筑功能布局未考量能源流动与使用效率,如大面积玻璃幕墙朝向不合理,夏季阳光直射导致室内过热,增加空调能耗;内部空间分区混乱,人员活动频繁区与设备机房相邻,热量相互干扰,加大能源调控难度,无法实现能源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三、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规划布局优化

1.朝向与体型系数控制

依当地气候与日照规律,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尽量使长边朝南,争取充足冬季日照、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同时严控体型系数,通过紧凑布局、减少凹凸变化,降低外立面散热面积,如严寒地区建筑采用规整矩形平面,减小热量散失速率,为节能奠定基础。

2.场地绿化与风环境利用

规划周边绿化,种植乔木、灌木形成遮阳、防风屏障。夏季树木遮荫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减少空调负荷;合理设计建筑间距与布局,引导自然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带走热量,改善热舒适度,降低能耗,打造绿色微气候环境。

(二)围护结构强化

1.外墙保温隔热设计

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板、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等,外墙外保温体系可有效阻断热量传导。增加保温层厚度,结合密封处理,降低墙体传热系数,阻止冬季室内热量外溢、夏季外界热量侵入,稳定室内热环境,减少能源用于温度调节。

2.门窗节能设计

选用断桥铝窗框、塑钢窗框,降低窗框导热系数;搭配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间隔空气层隔热隔音,低辐射玻璃选择性透过光线,冬季允许太阳热辐射进入、夏季反射热辐射,提高门窗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关键部位热量传递。

(三)能源系统革新

1.可再生能源应用

结合地域资源,合理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太阳能光伏板发电供建筑照明、小型电器用电;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稳定高效,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实现能源清洁供应。

2.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引入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光照、能耗等数据,依预设策略自动调控照明、空调、通风等设备。如根据人员活动自动开关灯具、调节空调温度,精准匹配能源供给与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杜绝能源浪费。

四、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设计阶段

1.模拟分析与方案比选

运用能耗模拟软件,如 EnergyPlus、DeST 等,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分析采光、通风、能耗指标,对比优化,如改变窗户大小、位置,观察室内采光分布与能耗变化,筛选兼顾功能与节能的最佳方案,为施工图设计提供精准依据。

2.协同设计整合

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多专业围绕节能目标协同设计。结构专业配合外墙保温层设置优化墙体构造;给排水专业合理规划太阳能热水系统管道走向;电气专业预留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线路,避免设计冲突,确保节能设计落地。

(二)施工阶段

1.材料与设备质量把控

严格查验节能材料导热系数、保温性能等指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选型注重能效标识,如选用高效节能空调机组、水泵,淘汰高耗能产品。加强进场检验、见证取样,杜绝劣质材料、设备入场,保障节能工程实体质量。

2.施工工艺监管

监督施工单位按节能设计施工,外墙保温层粘贴牢固、无空鼓,门窗安装密封严密,防止热桥产生;管道保温包扎紧实,减少热量散失。加强隐蔽工程验收,留存影像资料,确保施工工艺合规,实现设计节能意图。

(三)运维阶段

1.设备运行优化

定期维护保养能源系统设备,清洗空调滤网、检查地源热泵换热管,确保高效运行;依季节、室内外环境动态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如夏季适当提高空调设定温度、过渡季多利用自然通风,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能耗监测与反馈

持续监测建筑能耗数据,分析各区域、设备能耗趋势,发现异常及时排查整改。通过能耗公示,激励用户节能行为,收集反馈优化能源管理策略,形成节能闭环,保障建筑长期节能效果。

五、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一)评估方法

1.对比分析法

选取同期、同类型未节能改造建筑或设计标准建筑作对比,对比能耗、舒适度指标。如改造前后建筑耗电量、耗气量对比,室内温度、湿度波动对比,直观呈现节能设计成效,量化节能收益。

2.全生命周期评估(LCA)

系统考量建筑从原材料开采、施工建造、使用运维到拆除阶段全过程能耗与环境影响。包括建材生产碳排放、施工机械耗能、运行阶段能源消耗及废弃物处理能耗,全面评估节能设计综合效益,为可持续决策提供支撑。

(二)指标体系

1.能源消耗指标

含单位面积年耗电量(kWh/m²·a)、耗气量(m³/m²·a)、可再生能源占比等,反映建筑能源总体消耗水平与清洁能源利用程度,衡量节能设计对能源需求削减成效,引导向低能耗目标优化。

2.室内环境指标

涵盖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等舒适度指标达标率,确保节能不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良好室内环境利于人员健康、工作效率提升,体现节能设计人性化,实现能源利用与舒适度平衡。

3.经济效益指标

考虑节能投资成本回收期、节能改造后运营成本降低值,分析节能设计经济可行性。短回收期、高成本降低值表明节能设计不仅环保,且具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业主主动节能。

六、结论

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估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虽面临挑战,但借技术创新、成本调控、意识提升、标准优化之力,突破重重难关,必将推动建筑工程迈向节能新高度,为全球能源与环境事业贡献力量,开启绿色建筑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蒲天亮. 建筑工程分析在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C]//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4:1-3.

[2] 韩青苗,杨晓冬,占松林,等.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63. DOI:10.3969/j.issn.1672-8106.2010.03.011.

[3] 赵娜. 建筑评价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