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学生活化方式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探讨

作者

李南娇

英德市黄花镇中心小学

引言: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品格和培养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小学德育存在的说教式教育和抽象内容,难以引发学生共鸣。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的信息更丰富,对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数学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德育提供了鲜活载体,研究如何利用数学生活化方式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渗透责任担当教育

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素材,将责任担当教育融入数学教学,并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在“测量”单元教学里,教师可以围绕“家庭物品整理与测量”来开展数学生活化的德育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想想家里的储物柜要是乱糟糟的,找东西就会很麻烦,这时候可以提出用测量的知识来整理,方便家里人取用,以此让学生心里更有家庭责任感,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去量一量家里常用物品的长、宽、高,像书本、文具盒、水杯这些都可以,还要把量出来的数据记下来;上课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一起讨论怎么根据物品的大小来合理安排储物柜的空间,比如常用的小物件放在容易拿到的中层,大的物品就放在下层;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动手整理家里的储物柜,再让家长拍下整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在班级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光学会了测量的知识,还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为家里分担家务是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合理规划能给家里人带来方便,进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设计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培育集体协作精神

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解决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深刻体会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升集体协作能力。

在“调查与记录”单元教学时教师可设计“班级图书角书籍分类与统计”的生活化实践活动:首先说明活动意义:班级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多,让同学们找书不方便,需要一起用调查与记录的知识整理图书角,让其更整洁,方便大家阅读;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 4 人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的图书,小组内要分工协作,包括记录故事书、科普书、漫画书等图书种类,统计每种书的数量,用“正”字等简单符号记录数据,核对数据准确性;完成统计后各小组依据数据设计图书角的摆放方案,比如故事书放在上层第 1 格(数量 25 本)、科普书放在上层第 2 格(数量 18 本),并合作制作分类标签;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全班评选出“最佳协作小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运用调查与记录知识解决班级实际问题时,学会分工合作与相互配合,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集体协作精神得到有效培育。

三、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矛盾,培养规则意识与诚信品质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数学矛盾场景,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明白遵守规则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同时体会诚信在数学活动和生活中的价值,做到真实记录、不弄虚作假,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五年级下册 “确定位置”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设计 “班级座位重新编排” 的生活化活动:首先将学生分为 5 组,每组发放标有班级同学身高、视力数据的表格,让他们合作制定座位排列方案;其次在活动中故意设置矛盾,有的小组为让好朋友坐一起篡改视力数据,有的小组忽略身高因素把矮个子同学排在后排。教师巡视时不直接点破,让各小组展示方案并说明理由,其他小组提出 “他们组的视力数据和原始表不一样”“后排同学身高比前排矮会被挡住” 时,矛盾自然爆发,此时引导学生讨论 “不按真实数据排座位会有什么后果”“制定座位方案时应遵守哪些规则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学生在争论中明白诚信记录数据、遵守 “身高从矮到高排、视力差的同学优先坐前排” 的规则才能保证座位编排的公平公正;最后让学生重新修改方案,并用正确的 “列与行” 表述方式标注每位同学的位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更深刻体会规则的意义和诚信的重要性 —— 就像数学数据不能造假一样,生活中也要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才能维护集体的公平与和谐。

四、运用生活化数学案例,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生活中蕴含大量与数学相关的节能环保案例,如家庭用电量计算、水资源浪费统计等,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这些案例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感受资源的消耗情况,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从而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在“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家庭用水用电统计与节能分析”开展数学生活化德育活动:先展示生活中的节能环保案例,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浪费约 12 千克水,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大数”知识计算得出一个月(30 天)浪费水量为 12×30=360 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水资源浪费的严重程度;再让学生回家记录一周内家庭每天的用电量(单位:度)和用水量(单位:吨),计算一周的总用量。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数据,计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 度电,全班 40 名同学一个月(30 天)能节约多少度电”( 40×1×30=1200 度)、“一个月浪费的 360 千克水可以满足一个人几天的饮水量(假设每人每天喝 2 千克水)”( 360÷2=180 天)等问题,这些大数计算结果让学生震撼不已;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能想到哪些节约水电的方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随手关灯”“用洗菜水浇花”等建议,之后让学生制定家庭节能计划,记录实施一周后水电用量的变化。学生在运用“生活中的大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资源浪费的严重性,树立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挖掘生活数学素材、设计实践活动等策略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责任担当、集体协作、规则诚信及节能环保教育。这种创新教育模式能够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并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 梦 玲 . 生 活 化 背 景 下 小 学 数 学 德 育 教 育 探 究 [J]. 试 题 与 研究 ,2025,(17):35-37.

[2] 贾存英 .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实施策略 [J]. 成才 ,2025,(05):34-35.

[3] 闫尼格 . 利用生活化方式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究 [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 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三).卓尼县康多九年制学校 ;,2023: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