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仪器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刘虹
天津壳牌石油储运有限公司 天津 300280
引言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仪器仪表作为信息获取和控制执行的关键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业仪器仪表通过实时监测与反馈调节,实现了对各类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成为现代工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传统仪表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控制需求。因此,研究和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推动工业仪器仪表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工业仪器仪表的基本功能
仪器仪表自动化又可以称为自动化仪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而成。仪器仪表由很多元件构成,各元件也进行了相应的自动化技术处理。工业仪器仪表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检测、转换与显示。传感器用于感知被测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变送器对信号进行放大、线性化处理后传输至控制装置。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调节工艺参数,实现自动化操作。仪表系统还具备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状态显示功能,为过程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
2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基于反馈控制理论,通过检测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并通过控制器进行运算,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调整系统参数,使被控量趋于设定目标。系统由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的自动调节。闭环控制是其核心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此同时,系统具备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通信功能,支持多级控制与远程监控,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与运行效率。
3 工业仪器仪表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在工业流程中的实时监测与调节
在工业流程中,实时监测与调节是保障生产稳定与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变送器,将数据传输至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如 PID 算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调整阀门开度、电机转速或泵的运行状态,实现对工艺过程的动态优化。例如,在反应釜中,温度控制精度通常要求达到 ±0.5cC 以内,压力波动范围需限制在 ±0.1MPa 以内,以确保产品质量与设备安全。实时监测与调节技术有效提升了工业流程的自动化水平与运行效率等。
3.2 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控制中的应用
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控制中,自动化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处理。对于温度控制,常采用 PID 调节器实现精确控制,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作用进行补偿,控制精度可达 ±0.5cC 以内。压力控制多采用气动或电动调节阀,结合压力变送器反馈信号,维持系统压力稳定,波动范围通常控制在 ±0.1M Pa 以内。流量控制则通过电磁流量计或涡街流量计检测流体瞬时流量,配合调节阀实现闭环控制,确保流量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因此,通过这些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和制造等行业,提升工艺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3.3 智能控制技术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复杂工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应对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等不确定性因素。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自适应控制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强干扰等恶劣工况。例如,在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中,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反应温度进行精确调节,控制精度可达 ±0.2C ,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与设备运行稳定性。同时,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数据融合与故障诊断技术,实现对关键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工业流程的自动化水平与运行效率,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4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演进方向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演进方向正在重塑工业仪器仪表的发展格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仪表设备逐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的全数字化,支持高精度采样频率如 1kHz 以上与低延迟通信。智能化方面,嵌入式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使仪表具备自诊断、自校准与自适应控制能力,提升运行可靠性。网络化则依托工业以太网、5G 等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与远程监控,支持多节点协同控制。未来,仪表将向高集成度、低功耗、强兼容性方向发展,推动工业系统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4.2 新型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新型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推动工业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革新。高灵敏度、低功耗的 MEMS 传感器和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现对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的精准测量,采样频率可达 10kHz 以上,具备优异的动态响应特性。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系统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提升故障预测与诊断能力。例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模型可实现 95% 以上的识别准确率。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也为工业过程的实时优化与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4.3 自动化控制在工业 4.0 中的角色
自动化控制在工业 4.0 中扮演着核心驱动角色,是实现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的关键技术。通过集成 PLC、DCS、SCADA 等控制系统,结合工业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设备间的实时数据交互与协同控制。例如,基于 OPCUA 协议的通信架构支持高达 1ms 级的响应延迟,确保生产过程的高精度控制。同时,人工智能算法与自动化控制深度融合,提升系统自学习与自优化能力,使生产线具备动态调整与智能决策功能。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推动了工业向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仪器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不断演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和稳定的控制手段。通过引入智能算法、数字通信和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工况,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未来,随着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仪器仪表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互联互通与智能决策,进一步推动工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于文蛟.电气及自动化仪表在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4,(08):204-206.
[2]王振宇.工业电气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J].仪器仪表用户,2024,31(04):36-38.
[3]高媛媛.工业仪器仪表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探析[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4,(03):41-44.
[4]闫维.热工仪器仪表计量检定与自动化探讨[J].仪器仪表用户,2024,31 (03):23-25.
[5]吴正伟.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23,38(11):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