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马嘉良
敦化市额穆镇中学校
1 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1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目前,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超过 80% 的中学地理课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涵盖了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地理信息软件等多个方面。例如,许多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如火山喷发、洋流运动等。
1.2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地理教学资源库日益丰富,包含电子地图、卫星影像、科普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资源。这些资源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地形地貌时,利用高清的卫星影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山脉、河流、平原的分布。然而,优质资源的获取和整合仍存在一定难度,仅有约60% 的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部分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筛选和整理。
1.3 教师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约 40% 的教师表示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方面存在困难。这主要源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以及教学理念更新缓慢。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对新的教学软件和工具接受程度较低,在课堂上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2 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2.1 利用多媒体打造生动课堂
在讲解“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收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热带雨林地区茂密的植被、频繁的降雨场景,以及沙漠地区干旱炎热、黄沙漫天的画面,让学生对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有直观感受。同时,结合动画演示气候形成的原理,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将原本枯燥的气候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某学校引入了一款地理在线学习平台。在学习“世界地理”部分时,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包括知识点讲解视频、相关的地理新闻报道、拓展阅读资料等。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登录平台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测试。平台还设置了讨论区,学生可以就学习中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教师也会及时在平台上答疑解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3 运用 GIS 技术培养空间思维
在“城市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 GIS 软件展示城市的空间结构,如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网络的布局等。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软件,放大或缩小地图,观察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城市发展的地理规律。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图层,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的扩张趋势,以及哪些区域的功能发生了改变。这种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 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普及难题
设备不足:部分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存在技术设备不足的情况。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求;计算机设备老旧,运行速度慢,影响教学软件的使用效果。
教师培训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系统地培训,但目前约 70%的地理教师表示参加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够充分。
3.2 教学理念更新困难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然而,约40% 的教师表示在转变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困难。一些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
授式教学,认为信息化教学会增加教学难度,难以把控课堂节奏,对新的教学理念持观望态度。
3.3 资源整合优化问题
地理信息资源虽然丰富,但存在整合困难的问题。不同来源的资源格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目前,约 70% 的地理信息资源存在整合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资源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筛选、整理和转换格式,降低了教学效率。
4 促进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应用的策略
4.1 加强技术设备投入与教师培训
加大设备投入: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地理教学技术设备的投入,更新老旧设备,增加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的数量,确保每个班级都能方便地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同时,引入先进的地理教学软件,如专业的GIS 软件、虚拟现实(VR)教学设备等,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开展针对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教学软件的操作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设计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同时安排教师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享。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4.2 推动教学理念创新
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理念更新的学习交流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解读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分享信息化教学的成功案例。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教学视野。通过学习交流,让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激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积极性。
开展教学改革实践: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可以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对勇于尝试新教学模式的教师给予支持和奖励。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4.3 优化资源整合与共享
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库:由教育部门或学校牵头,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类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试题、视频、图片等,并按照教学内容和年级进行分类整理。对资源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准确性。资源库应设置便捷的搜索功能,方便教师快速查找所需资源。
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上传优质资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积分、荣誉证书等。通过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师重复劳动,让更多教师能够受益于优质的地理教学资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化教学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活力,能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自主学习,但也面临设备、理念与资源整合问题。通过加强投入、更新理念、优化资源,可推动其有效应用。未来,需持续探索深度融合路径,让信息化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助力初中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庆璠成.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4,26(15):199-201.
[2]林英.落实信息化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06):67-69.
[3]叶秀龙.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4,(1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