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栗义耕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教育考试院 056900
一、引言
教育考试院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关键机构,承担着高考、中考、自学考试等各类重大教育考试的组织工作,关系着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公平正义。政工教育是提升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政工教育创新,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育考试工作队伍,确保教育考试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的重(一)加强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政工教育能够引导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使其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提升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二)保障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考试工作环节众多、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和公信力。良好的政工教育能够使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教育考试工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规范,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有序推进。
(三)服务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考试院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和支持。通过政工教育,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和方针,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在工作中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三、当前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教育考试院对政工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政工”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试组织、考务管理等业务工作上,认为政工教育是“软任务”,缺乏主动开展政工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政工教育理念未能及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政工教育内容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教育考试院的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教育考试工作中涉及的廉政风险防控、舆情应对、考生权益保障等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导致工作人员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政治问题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降低了政工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教育方法单一
目前,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主要以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时代,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无法满足工作人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较少,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政工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机制不完善
政工教育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同时,激励机制不健全,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关联度不高,导致工作人员对政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四、新时代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1. 树立“大政工”理念:打破传统的“重业务、轻政工”观念,将政工教育纳入教育考试院整体工作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政工教育工作格局,使政工教育贯穿于教育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
2.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工作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将政工教育与工作人员的成长成才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自觉参与政工教育,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二)优化教育内容
1.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法规意识。同时,结合教育考试院工作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教育。
2.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政工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教育考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 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结合教育考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开展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考试组织管理、考务流程优化、信息技术应用、舆情应对处理等方面,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三)革新教育方法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政工教育平台。开发政工教育APP、在线课程等学习资源,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工作人员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增强工作人员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3. 加强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发言。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四)完善教育机制
1.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工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准确。
2. 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政工教育奖励基金,对在政工教育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业绩。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政工教育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担任客座教授,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政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革新教育方法和完善教育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考试院政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育考试工作队伍,为推动教育考试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政治支撑。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考试院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政工教育的创新路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人员的学习需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