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研究
米思佳
身份证号码 43122319930202361X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农村土地资源面临一系列问题,制约其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需积极创新管理策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农村土地管理的目标
1.1 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固的根基,而农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摇篮”,其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否,直接关联着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农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防止违法占用耕地,保证耕地面积的稳定和不断提高土壤的质量,因此应进行农村土地管理,通过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可达到此目的。同时,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开展农机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量。
1.2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与农民增收
多元化农村经济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有利于农民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管理应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包括发展特色产业,如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促进村寨旅游,结合自然风光、文化特色,打造能够吸引游客以及带动餐饮、住宿、手工制作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3 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与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经营需致力于维系农村生态环境,这包括为了使国土生态系统恢复与改善的服务职能得到强化,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土保持等工作的落实。要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循环格局就必须控制工业污染,防止其扩散至农村,进而避免土体污染、保护地下水源等。另外,要注意社会公平与土地管理和谐。在用地、补偿等的流转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农民权益,避免出现社会矛盾。因此,应建立健全用地纠纷调解机制、土地矛盾化解机制,以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农村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2.1 耕地面积少
尽管我国土地辽阔,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多,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很少。根据 2022 年末发布的《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我国耕地总面积为 19.14 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1.39 亩,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此外,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成为导致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到 2022 年时,全国耕地面积已下降至 19.14 亿亩,部分地区还发生了征用耕地数量迅速增长,甚至出现过度开采等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导致局部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2 地区土地闲置率较高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或迁移至城市,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许多村庄由于人口流失和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大量土地被撂荒,这种土地闲置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的长期大量闲置不仅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加剧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困境。
3 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
3.1 树立法治理念,健全奖惩制度
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周期较长,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把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行政,以保障农民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加大对法治理念的宣传力度,派出专业的法律人才到农村进行法制宣传引导,贯彻落实与农村土地资源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规范耕地使用,明确奖惩制度,实行激励与惩戒并举的策略,确保农民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2 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
为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创新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方式。通过引入最新的遥感科技、升级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相关部门能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农村土地的分布特征、类型划分、利用现状、潜在的开发能力等信息,及时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3.3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科学规划土地
土地资源政策的制定应保障农民生活的稳定,这要求强化耕地保护,并重视工作的规范化执行。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能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促使农村土地利用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制订规划时不仅需要优化用地结构,利用科学的种植结构和轮作休耕制度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防止非法侵占耕地资源,还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土地多元化开发和集约化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4 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信息化体系
针对各地土地使用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化架构对于促进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满足土地集约化管理需要尤为重要。因此,应构建土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算法,整合并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土地利用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以数据为基础,掌握土地的使用状态、审批流程及土地权属等核心要素,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助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依据土地地籍信息管理规范及分类标准,对各类用地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运用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制定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结束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树立法治理念、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完善土地资源规划、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信息化体系。未来,推动土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的关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正式制度”建立提供理论探索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谭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人民论坛,2025(1):28-31.
[2]樊建琼.简析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4(21):119-121.
[3]赵焕仁,冯宝义,何守健.土地综合整治对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