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篇为媒,思维赋能: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曾演婷

博罗县第四小学 516100

一、引言

2025 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将 “思维能力培养” 纳入人才竞争核心维度,2022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则确立 “核心素养” 为课程总目标,标志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从 “语言技能训练” 向 “综合育人” 根本转向。语篇作为新课标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核心,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传递词汇、语法,更在于搭建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共生的平台。然而,语篇教学受资源配置、教师理念制约,语篇教学仍存 “三重三轻” 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索以语篇为媒介,实现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为新课标落地课堂提供参考。

二、现状诊断:县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培养的现实困境

随着新课标逐步推广,部分英语教师已积极探索思维导向的语篇教学,但实践中思维品质培养仍存在三大普遍性问题,严重制约核心素养落地。一是碎片化教学消解思维系统性。如教学三上 Unit2《Different families》时,教师仅聚焦 “father/mother” 等词汇识记,忽略家庭责任的主题意义与成员关系逻辑,导致难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思维框架;二是结果导向评价忽视思维过程。如引导学生认识颜色时,教师仅检查学生能否说出 “Red cansay ‘No’!”,却不追问象征意义的理解,无法捕捉思维断点,评价丧失诊断与引导功能;三是同质化活动抑制思维差异。如教学《My favourite season》时统一要求写季节作文,既满足不了优等生 “文化对比” 的深度需求,也让学困生陷入 “无从下笔” 的困境,造成前者思维饥饿、后者思维恐慌。

三、策略构建:“三维三径” 赋能语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针对上述困境,结合新课标要求,构建 “三维三径” 语篇教学策略。围绕 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三维思维目标,通过语篇挖掘—情境创设—活动设计三大路径,实现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协同发展。

(一)基础路径:深度挖掘语篇价值,筑牢思维培养根基

语篇是承载思维培养的 “富矿”,需深挖其思维价值,避免教学流于表面。

1.精准剖析语篇主题与核心内容

语篇主题是思维活动的认知锚点,教师可设计 “可视化主题雷达图”,引导学生用蓝色标注核心观点、黄色记录疑问与延伸思考、绿色梳理观点逻辑关联,助力学生从 “点状记忆” 转向 “网状认知”。如教学 PEP 三上Unit2《Different families》时,通过该工具深挖语篇内涵,强化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培育爱家人的情感,为高阶思维发展奠基。

2.深入探讨语篇文化背景与价值观

语篇教学中需建立 “双文化透镜”,既挖掘语篇隐含文化信息,又关联本土文化。如围绕 “家庭” 主题,设计家庭场景颜色认知实验(对比中西方家庭红色装饰与绿色摆件的寓意),或播放短动画对比 “递热汤”(中国)与 “拥抱”(西方)的爱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文化差异,避免单一文化视角偏差。

(二)激活路径:创设思维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创设真实情境是连接语篇与生活的桥梁,可打破语篇学习的抽象感,启迪深度思考。

1.生活关联情境,激活逻辑思维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 “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如学习PEP 三上 Unit3《Amazing animals》时,创设 “动物园周年庆·小小导览员” 情境:呈现语篇中动物习性、栖息地等信息,要求学生设计导览牌(标注动物特点)、撰写讲解词(串联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用语篇知识吸引游客”“怎样梳理信息更清晰”,在实践中激活分类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

2.问题探究情境,激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核心是基于证据的理性判断,与推理类语篇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如学习绘本《Octopus is a friend》时,搭建 “侦探破案·线索追踪” 情境:将语篇中时间、地点、人物言行转化为线索卡片,让学生分组拼接线索、对照语篇逻辑推理结果,并追问 “哪条线索最关键”“语篇逻辑如何支持结论”,使语篇学习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探究。

(三)深化路径:设计多元教学活动,点燃思维引擎

1.创新提问策略,构建思维光谱

语篇教学中需设计覆盖 “低阶 — 高阶 — 元认知” 的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化思考并监控思维过程。如教学绘本《The bear and the twotravellers》时:低阶问题聚焦基础信息(“故事主角是谁?遇熊后两人反应如何?”);高阶问题深挖主题(“分析第一个旅行者不帮同伴的心理,从文本中找线索”“评价第二个旅行者是否该原谅同伴”);元认知问题监控思维(“回答‘是否原谅’时,你先想到‘友谊定义’还是‘角色行为’?”),推动思维从回忆向深度探究进阶。

2.强化读写结合,提升思维与语言能力

语篇教学中需巧用思维导图辅助读写:阅读时以 “故事主线” 为中心,延伸 “角色设定 — 起因 — 发展 — 结局” 分支,梳理语篇框架;写作时以思维导图为 “思路支架”,如教学 PEP8 Unit4《Then and now》时,引导学生围绕 “Changes in Me”(外貌、学科、爱好)绘制导图,发展对比思维与条理思维。还需融合文化强化写作:引导学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节习俗、家乡文化),用英语阐释内涵鼓励改编对话、补充细节,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落实核心素养。

实践表明,通过语篇挖掘筑牢基础、情境创设激活动能、活动设计搭建支架构建的 “三维三径” 语篇教学策略,可显著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为语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未来,语篇教学有望成为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落地的 “核心引擎”,为教育强国建设培育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Z].2025.

[3]王蔷,周密。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语篇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J].课程·教材·教法,2021(05):89-96.

[4]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落实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22(03):1-5.

[5]刘润清。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02):2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