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思考
张国强
身份证号码:411221198910173039
引言
当前,受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与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土地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应该与当前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为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土地资源管理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主要包括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保护和监督等多个方面。基于科学调查和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保护可以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严格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落实土地规划,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土地利用挑战
第一,资源约束持续加剧。耕地人均占有量显著低于全国基准线,土地供需矛盾呈现长期化态势。具备开发条件的后备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空间分布集中于丘陵山地等高成本区域。第二,利用效能有待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较大,超出合理阈值;户均建设用地超标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一定的闲置浪费。第三,生态退化风险上升。部分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资源过度开发、粗放管理问题凸显,例如风沙活动频发,土地沙化持续加重。
3 土地利用转型及土地资源管理方法
3.1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首先,在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时应该立足于全局,既要遵守国家的宏观战略,又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其次,在完善法律体系时应该强化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指导作用,为土地利用转型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路径引进,确保转型过程既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又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此外,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责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并基于得到的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转型方案,以及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3.2 完善管理体制
首先,自然资源部门应携手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机制,旨在满足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与转型的多元化需求。为了能够促使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应该落实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通过经济补偿、技术扶持等手段,有效遏制过度开发土地、土壤侵蚀与退化等问题;以及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其次,在面对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时,应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为土地利用转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制度建设是保障土地利用转型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自然资源部门应将土地报批审查制度以及土地市场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管理缺位、越权或推诿责任等现象。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与问责机制,确保土地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转型提
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3 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首先,针对农业用地被不合理占用以及耕地被破坏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非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同时应推广科学的耕作方式以及土壤改良技术,促使耕地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面对城市用地时,应积极探索和推广土地混合利用与高密度开发的模式。因为传统单一功能的用地规划不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甚至会导致土地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但是通过将居住、商业、办公、绿地等多种功能用地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活力,还能显著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在高密度开发策略的支持下还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扩张对周边土地资源的压力,有效减少用地面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此外,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评估体系是确保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相关部门应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价值及社会功能等因素,对土地用途分区进行合理划分,并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4 推动土地复垦和整治
首先,对于我国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态工程,主要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将部分农田面积用于恢复自然植被,有利于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以及缓解因过度开垦而导致的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资金投入,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农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其次,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化的生态问题。为了能够将土地沙化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通过种植大规模耐旱、固沙能力强的植物,逐步构建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张;加强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梯田、蓄水池等工程设施,改善区域水循环,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为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等。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土地沙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此外,为了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还应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推广智能灌溉系统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复垦和整治等措施,能够构建完善的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窦飞宇,邹百平.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3):31-33.
[2]邱海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15):41-43.
[3]温璐歌,沈体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现实挑战及解决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24(8):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