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文化政策实施路径优化分析

作者

仁青措姆

昌都市察雅县王卡乡文化服务中心 西藏昌都 8543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这一进程中,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增强农民幸福感、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旨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难题,亟需通过系统性的路径优化加以解决。

1.群众文化政策的内涵与实施意义

群众文化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公益性与参与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群众文化政策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培育良好家风、村风和社会风气;同时通过文化教育和文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动力;此外,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还能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非遗产业等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当前群众文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群众文化政策在顶层设计上日益完善,但实际执行仍面临诸多挑战。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显著,城乡、区域间文化资源分配差距明显,众多偏远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匮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荒漠”现象突出。政策落实机制也不健全,部分地方政府对文化政策理解不深入,缺乏系统实施方案与监督评估机制,致使政策“空转”或“变通执行”。群众参与度不高也是一大难题,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难以激发群众兴趣与热情,出现“政府热、群众冷”现象,未能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另外,专业人才短缺制约着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3.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文化政策实施路径优化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群众文化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从制度设计、资源配置、供给方式和人才建设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推动群众文化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3.1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推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根据各地乡村发展的实际差异,建立分级分类的文化政策框架,科学制定差异化扶持措施,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资源错配与执行偏差。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活动组织和项目运营有稳定资金保障。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政策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构建涵盖投入、过程、产出、影响等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动态调整政策方向,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良性机制。

3.2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

实现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文化公平的关键。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站、演出场所等基础设施,打造便捷可及的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应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建立跨区域、跨层级的联动机制,引导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乡村,如组织文艺团体下乡巡演、开展流动图书车进村等活动,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外,还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鼓励文化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供给质量,形成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3.3 创新文化供给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持续创造。立足本地特色,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应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线上文化平台,推出“云展览”“云课堂”“数字博物馆”等新型服务形式,拓宽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传播渠道,满足新时代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村民自发组建文艺社团、读书会、广场舞队等自组织文化团队,推动文化活动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人才是推动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和文化机构,开展常态化培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懂文化、爱农村、善服务的工作队伍。同时,应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待遇水平、落实职称评定、提供住房保障等,吸引高校毕业生、文化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此外,还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 .+ 群众”四位一体的人才协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群众文化政策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优化政策路径,提升文化治理效能,为实现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目标注入强大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雪媛.新时代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浅析[J].中国文艺家,2022(02):184-186.

[2]肖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