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载速率对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及归一化处理
孔秋芳
浙江久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引言:超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加载速率对抗压强度有重要影响。明确不同加载速率下其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及进行归一化处理,能更准确评估其性能,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重要意义,故开展相关研究。
1. 试验设计
1.1 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需严格遵循超高强混凝土的材料配比与成型规范,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符合标准的水泥、粗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及高效减水剂,按照预设配合比在强制式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与流动性。成型模具选用钢制立方体模具,尺寸符合试验标准,使用前需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避免试件与模具粘连。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分层次装入模具,每层采用振捣棒振捣至表面出现浮浆,确保试件内部密实,无蜂窝麻面等缺陷。振捣完成后,将试件置于室内阴凉处静置,待初凝后拆除模具,随后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环境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直至养护龄期到达,取出试件并擦干表面水分,检查试件外观是否存在裂缝、边角缺损等情况,对合格试件进行编号,为后续加载试验做好准备。
1.2 加载速率设置
加载速率设置需覆盖从静态加载到动态加载的广泛范围,以全面探究不同速率对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工程实际应用场景,选取多个梯度的加载速率,既包含模拟结构缓慢受力的低速加载,也涵盖突发荷载作用下的高速加载。加载速率的设定以相关试验标准为基础,同时参考工程中可能遇到的荷载变化情况,确保所设速率具有代表性与实用性。在正式试验前,对加载设备进行调试,通过预加载验证设备能否稳定输出设定的加载速率,避免因设备误差影响试验结果。每个加载速率下设置多组平行试件,以减少试验数据的离散性,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可靠性,同时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设备运行参数,确保每组试件的加载速率始终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为后续强度测试与规律分析提供准确的试验条件依据。
2. 抗压强度测试
2.1 不同加载速率下强度测定
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对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定时,需严格按照试验流程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将养护合格的试件放置在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中心位置,调整试件摆放角度,使试件轴心与试验机加载轴心重合,避免因偏心加载导致测试结果失真。启动试验机,按照预设的加载速率对试件施加压力,同时通过试验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荷载与位移变化,直至试件发生破坏,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在测试过程中,密切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如裂缝的产生位置、发展方向及破坏程度,拍摄破坏后的试件照片作为辅助记录。每个加载速率对应的多组试件测试完成后,计算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作为该加载速率下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代表值,同时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为后续数据整理与分析提供完整的试验记录。
2.2 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对不同加载速率下测得的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可总结出强度随加载速率变化的规律。通过将各加载速率对应的强度值进行对比,能够发现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超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例如在低速加载阶段,强度增长较为平缓,而当加载速率达到某一阈值后,强度增长速率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率敏感性。结合试件破坏形态的观察结果,分析不同加载速率下强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如低速加载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有充足时间扩展,导致试件在较低荷载下发生破坏;而高速加载时,微裂缝扩展受到抑制,材料表现出更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分析强度数据的离散性,判断不同加载速率下试验结果的稳定性,通过绘制强度 - 加载速率关系曲线,直观呈现强度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超高强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提供依据。
3. 归一化处理
3.1 处理方法
对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目的是消除加载速率差异对强度数据的影响,使不同速率下的强度值具有可比性。选取某一特定加载速率下的抗压强度作为基准值,通常选择标准试验条件下的静态加载速率对应的强度作为基准,将其他加载速率下的强度值与该基准值相比,得到各速率下的强度归一化系数,以此系数来表征不同加载速率对强度的影响程度。在计算过程中,需对所有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去除异常值,确保参与归一化处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此外,可结合加载速率与基准速率的比值,建立归一化强度与速率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拟合得到归一化强度随速率变化的数学表达式,为工程应用中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强度换算提供简便的计算方法,实现不同试验条件下强度数据的统一对比与分析。
3.2 处理效果评估
对归一化处理效果的评估主要从数据的一致性与规律性两方面进行,以验证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将归一化处理后的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加载速率下归一化强度的离散系数,若离散系数较小,说明同一加载速率下的归一化强度数据集中,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试验误差带来的影响。通过绘制归一化强度与加载速率的关系曲线,观察曲线是否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随加载速率提高,归一化强度是否呈现稳定的增长或变化趋势,若曲线趋势清晰且连续,表明归一化处理能够准确反映加载速率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将处理后的结果与相关理论分析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归一化强度的变化是否符合超高强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若两者趋势一致,则说明处理方法科学合理,能够为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3 工程应用建议
基于归一化处理结果,对超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针对性建议,以确保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结构设计阶段,根据工程可能遇到的荷载作用速率,参考归一化强度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合理选取设计强度值,对于承受突发荷载如冲击、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加载速率对强度的提升效应,适当调整设计参数,避免因强度取值不足导致结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检测需明确加载速率标准,确保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加载速率条件相对应,通过归一化处理将不同检测速率下的强度值换算至设计基准速率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适用性。此外,建议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超高强混凝土强度数据,不断完善归一化处理方法与参数,为超高强混凝土的动态设计规范修订提供试验依据,推动超高强混凝土在各类工程中的合理应用。
结束语:研究明确了不同加载速率对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归一化处理消除速率差异。成果有助于准确评估其强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超高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振.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精细化控制的探讨[J].居业,2024,(05):236-238.
[2]何羽茜,杜国锋,曹煊,等.多因素影响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J].混凝土,2024,(03):165-170.
[3]石星星.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居舍,2023,(2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