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库监测设施日常运行及管理探讨

作者

伊昶铭

黄冈市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湖北黄冈 438200

引言:水库的作用不只是向周围社区供应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同时也是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旦出现类似水坝崩堤这样的情况,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使社会和经济蒙受巨额损失。当前水库监测设施在日常运行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在运行管理上,存在运行制度不够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不严格、巡检与维护不及时、校准与比测不规范以及值班与信息报送不及时等问题,使得水库日常运行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提高水库监测设施的日常运行及管理水平,保障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库监测设施概述

1.2 水库监测设施的分类与功

水库监测设施依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且各具关键功能。浮标型和压力型水位计是用于实时精准监测水库水面高度的设备,其测得的结果可以作为防汛和用水的基础数据,从而保障水库在安全水位运行。翻斗式雨量计雨量测报仪器通过记录降雨量来助力洪水预报,协助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汛工作。水质监测仪器主要作用是用于分析水体中酸碱度、溶解氧等指标,以反映水库水质状况,既可以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的手段。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涉及大坝变形、渗透监测等,其可在第一时间监测到大坝危险隐患的存在,避免因大坝结构发生隐患危及库区民众的生产生活。

1.2 水库监测设施的布局原则

水库监测设施布局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大型水库监测范围广、项目多,设施布局要更密集全面,而小型水库监控应该突出重点区域。对于易发生地质灾害或山体滑坡,水库监测设施应加强变形观测强度且应有针对性,同时要结合监测目的,若以防洪为主,就要在水库周边及入库河流处加强雨量、水位监测。水库监测设施不仅要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全库区工作状态,各个装置之间也要协作与协调配合,以组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监控系统,进而为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科学调度提供可靠保障。

2、水库监测技术架构

2.1 感知层

感知层是水库监测技术架构的基石,其负责直接感知水库的各种信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构成,水位传感器能实时精确测量水库水位的高低变化,为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雨量传感器能够准确地监测雨量数据,以预测洪水的来临时间、洪水的大小;水质传感器可以定期监测水库中酸碱度、溶氧度、浊度等是否合格,以维持水库水质的稳定性。水库监测设施还包括用于监测大坝安全的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大坝在受压以后的细微变形和结构变化。传感器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把物理量转换为电子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为后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以确保整个监测系统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水库的运行状态。

2.2 传输层

传输层在水库监测技术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同人体的神经脉络,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快速、稳定地传输到平台层。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类通信方式。有线通信方式可以采用光纤通信技术,其具备传输速度快、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合于流量大而且有实时监控要求的项目。无线通信方式则可以采用GPRS、4G、5G、LoRa 等技术,其具备易布设和造价低等特点,更适用于交通闭塞、铺设成本高的水库区。传输层通过合理选用和组配各传输方式,以实现信息准确且速率最快地传输到信息管理中心,为后续数值分析与处理提供基础数据,避免由于信息传输滞后或者丢失等原因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3 平台层

平台层是水库监测技术架构的核心数据处理和管理中心,类似于人体的大脑,对传输层送来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实现大量监测数据存储,同时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和检索,协助技术人员挖掘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与规律。平台层还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通过利用图形、表格的方式来展现复杂数据,帮助管理人员简单直观地认识和做出选择判断,为管理者科学调配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4 应用层

应用层是水库监测技术架构的最终价值体现,将平台层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应用到实际的水库管理和决策中。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在防汛抗洪环节,通过对平台层发来的水情预警做出紧急部署,从而及时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和调整水库的泄洪流量,进而保障下游地区的安全;在水资源调度环节,应用层能够通过水位变化、水质等数据做出科学的水库蓄水和放水安排,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大坝安全维护环节,应用层能够根据大坝监测的数据快速发现大坝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紧急维修和加固,从而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应用层还支持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如气象局的天气预报系统、水利部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也可以实现相应整合及共享,实现信息交互合作,进一步提高水库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3、水库监测设施日常运行管理流程

3.1 运行制度

完备的管理制度是水库监控系统能够平稳运行的前提,它规定好了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和权限划分,使得整个系统的所有步骤都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以避免造成管理真空区。水库监测设施部门可以建立系统使用条例,从设备的启动、运行到停止,都有详细步骤,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设备或者产生错误的数据。水库监测设施部门可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包括考核工作的质量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以激励员工认真履行职责。运行制度的制定还应该包括应急处理的流程,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可以迅速地启动应急预案以维持水库监控工作的不间断。

3.2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水库监测的核心环节,其依靠各类传感器实时获取水库的水位、雨量、水质、大坝变形等关键信息。在进行信息收集时,水库监测部门要根据检测目的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并在合适位置进行布设。采集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在布设传感器时,数据采集设备应以自动采集和人工采集相结合的形式,以保障重要数据和异常情况的双重确认。水库数据采集系统应及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本地入库处理,通过局域网将信息发送至上级管理平台,为后续数据研究、决策奠定基础。

3.3 巡检与维护

定期巡检与维护是保障水库监测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巡查和维修人员按设定的巡查路线和时间段对监测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部和运行状态、连线情况等,查看有无损坏、锈蚀、脱落等情况,以发现和记录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小问题,巡检人员需要在现场进行维修和处理;对于较大故障,巡检人员需要及时上报,安排维修人员解决故障问题。巡检人员需定期应定期清扫维护,清洁表面灰尘和污物,使设备有效散热和通风透气,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

3.4 校准与比测

校准与比测是确保水库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监测仪器的检查,使用标准计量器具对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校准与比测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与流程,记录比校数据以及比校结果,同时进行比对测试,将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的监测设备在同一监测点进行同步测量,对比分析测量结果的差异。比校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监测设备进行功能以及稳定性评价,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校准与比测测试的结果应该编制成完整且详细地报告,为后续设备管理升级的提供数据支持。

4、水库监测设施日常运行管理策略

4.1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确保水库监测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实际管理中,水库监测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运行、资料管理、危机应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能和权限,以避免误操作引发设备故障或数据偏差。水库监测系统管理部门还要建立严格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分析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其科学有效性。水库监测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自然灾害、黑客入侵等问题做出预判,同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水库监测系统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锻炼工作人员应对危机事故的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评价机制,定期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予以评价,同时对违背制度、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严惩,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4.2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设备是水库监测的基础,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至关重要。水库监测部门要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等信息,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水库监测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定期维护计划,以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为依据,确定不同周期的设备定期维护内容,包括清洗、维护、校准、检修等。水库监测部门要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以防问题进一步扩大。水库监测部门还要建立设备备件仓库,存放一些常见的故障配件及重点部件,方便在设备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更换,从而大大缩短设备维修时间,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提升人员素质

巡检人员是水库监测设施运行管理的核心要素,提升人员素质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水库监测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与专业讨论会,并邀请业内专家为其进行演讲或者帮助员工了解最新的检测技术和管理方案。水库监测部门应积极鼓励员工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与技术竞赛,以提升其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水库监测部门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手段,调动职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水库监控管理团队。

4.4 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是提升水库监测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水库监测部门要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水库监测设施设备可以互联互通,以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从而提高数据采集的快捷性、准确性。水库监测部门可推动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 AI 技术,深入挖掘水库监测的大数据,寻找水库测控数据背后蕴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水库的管理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水库监测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水库测控管理的平台,用于设施监测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有利于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促使水库监测运营管理朝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水库监测系统对于确保水库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其日常运行及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水库监测设施的分类、功能、布局原则以及技术架构的深入剖析,详细阐述了日常运行管理流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为水库的优质运营与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水库监测部门应当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水库监测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为水库的安全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雅婷. 中型水库标准化信息管理建设探讨——以广东契爷石水库为例 [J].地下水,2024,46(06):289-291. 088.

[2]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库、水闸、蓄滞洪区运行管理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24,(04):26-28.

[3]王敏洁.论述水库监测设施的日常运行及其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51(09):143-145.

[4] 张鸿煜. 太原市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 山西水利科技,2022,(04):70-72.

[5]梁文娟.陕西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