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探讨
王敏
陕西有色建设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610425199607090027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木工程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方式往往伴随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绿色施工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施工管理模式,强调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绿色施工管理的定义
绿色施工管理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一种以可持续性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绿色施工管理的意义
1.降低施工成本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施工管理可以通过对技术创新和流程的优化,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施工方使用节能型建材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在施工工艺的选择中,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精准控制资源的投入,避免过度消耗。对施工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也可以降低材料浪费,节约资源。
2.提升行业环保意识方面
绿色施工管理通过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逐步将环保理念融入施工全过程。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够增强其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促使施工团队主动采取低碳作业方式。
3.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绿色施工理念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积极践行环保政策,企业能够将施工活动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或采用环保型材料降低生态负荷,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4.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和理念,可以引导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绿色施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土木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实现了阶段性突破。国家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23)等政策文件,从宏观上引导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方向,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则从细则的补充上提高了土木工程施工绿色性施工的强制力。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逐步构建起覆盖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的绿色管理体系。
尽管土木工程领域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部分较为具体的落地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从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来看,绿色施工理念尚未真正融入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部分问题已成为制约其深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一)绿色施工管理意识薄弱
大多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只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绿色施工的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缺乏系统认知。许多项目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面,未能充分认识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工期目标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因没有进行绿色施工技术交底与培训而导致的施工中浪费资源、能源低效利用等问题严重存在。少数施工单位在项目策划时已提出了绿色施工目标,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案。
(二)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布了多项关于绿色施工的相关制度,但部分企业编制的管理制度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制度内容更偏向于原则性要求,并未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的具体化的量化规定和细则,也就无法对指导具体的实施操作;另一方面,制度对于实施中的不合规行为的约束力不足,没有相应的奖惩激励,导致制度执行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
(三)绿色施工成本较高,技术应用滞后与推广机制不畅
尽管国内外已研发出许多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施工技术与新型材料,但是其实际应用率却偏低。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初期投入成本,超出中小型企业的承受能力;其次,传统施工工艺路径依赖现象普遍,许多企业面对新技术往往持观望态度,以安全起见仍旧沿用常规技术,导致新型环保技术难以实践。
三、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意识
施工单位人员的绿色施工理念以及技能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木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际效果。施工单位人员应分阶段强化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对绿色施工理念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规章制度学习、施工案例分析以及现场考察等课堂化以及操作性的教学形式拓宽对其的认识。
其次,企业应将绿色施工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以节能减排指标为尺度,如用水、耗能、材料损耗、废弃物再利用率等,将其与考核指标相结合,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罚与奖励制度。例如,可设置节能降耗专项奖金,对月度能耗降低 10% 以上的班组给予物质奖励,同时通过设立"绿色施工示范岗""环保标兵"等荣誉,形成正向激励氛围,充分发挥正面效应。
企业文化塑造层面,应构建全员开展绿色施工建设。企业可通过编制绿色施工手册、制作环保主题宣传物料、举办绿色施工开放日等活动,将绿色环保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在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形成“绿色施工,我有责任”的企业精神,推动绿色施工开展。
(二)完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度是实现建筑施工绿色生产的一项根本保障,其系统性和规范性会对建筑施工生产行为中环境污染程度以及资源利用率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应以国家生态文明政策为指引,结合项目特点与技术条件,建立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首先要明确绿色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企业要考虑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指标放入企业的总体战略之中,并进行具体的落实,细化到各施工环节的具体任务中。例如,针对建筑废弃物管理,可设定材料损耗率、回收利用率等量化指标,使管理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追溯性。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建立绿色施工专项策划方案,项目团队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及周边环境因素等特点,形成包含生态保护、能源管理、污染防治等内容的专项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应建立实时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例如通过BIM技术建立环境影响模拟系统,实现对扬尘、噪声、废水排放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控。同时,需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责边界,建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三级管控体系,确保每个管理节点均有专人负责、有据可依。
(三)推广绿色施工技术与材料
土木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策略与措施需以技术创新和材料革新为核心驱动力。在材料方面,应优先选用低碳、可再生、环保的建筑材料,例如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等。这类材料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再生骨料混凝土为例,其通过回收建筑废弃物中的骨料替代部分天然材料,既减少了矿物原料开挖所带来的污染,又降低了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此外,环保型防水材料与降噪隔音材料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扬尘与噪声污染,提升周边环境质量。
在施工技术革新方面,应积极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与智能化装备。BIM技术的深化应用可以实现施工信息可预见和可预控,有效节约不必要的施工损失,如因设计和施工误差浪费的材料等。装配式建筑技术将现场大体积作业转变为构件工厂化集中生产、施工现场拼装的“工业化”建造模式,从而加快现场施工进度,节约建造过程中的大部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降低现场施工的固体废弃物,如砂石、粉尘等产生量。智能监测设备与自动化施工机械的普及,如智能物料管理系统和低能耗挖掘设备,可实时监控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精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碳足迹。
绿色施工技术与材料的推广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还能通过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例如,采用节能照明与太阳能供电系统可减少 30% 以上的能源开支,再生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则可压缩建材采购成本。这种经济效益的提升将形成正向激励,推动企业主动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最终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结论
绿色施工管理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尽管我国在这方面面临挑战,如意识不足、技术落后、制度不全,但通过强化管理、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等措施,可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应持续探索创新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芹.浅探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创新管理[J].陶瓷,2024,(11):210-212.
[2]吕 旭 华 . 绿 色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文 明 施 工 管 理 创 新 探 究 [J]. 居业,2023,(12):143-145.
[3]马 文 龙. 关 于 绿 色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创 新 管 理 的 思 考[J]. 房 地 产 世界,2023,(17):85-87.
[4]李彬红 绿色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4
[5]庄骏博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探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
[6]薛腾扬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5 10.12721/ccn.2025.15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