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与防水隔热施工处理技术措施研究

作者

徐冰

身份证号码:220625198901190321

摘要:高层建筑作为施工风险高的项目,其施工过程涵盖了多种复杂的技术应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精确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量,还需在确保防水隔热性能的同时,强化屋面防水层的整体性能。对此,本文围绕实际的工程案例,深入探讨了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防水隔热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通过本文内容,为同类建筑工程中这两项关键施工技术的高效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防水隔热

引言

相较于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原因在于其楼层众多、内部结构体积庞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严格把控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有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减少不利因素对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干扰和损害。同时,加强对防水隔热施工技术的运用,最好和混凝土施工同步进行。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够确保高层建筑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结构与空间优势,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品质。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36500m2,总高110m,共计35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使用量相当大。而且,本工程中不同部位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各异:基础结构采用的是C15级别的混凝土,以确保地基稳固性;独立柱则使用强度更高的C40混凝土,以增强其承重能力;而梁板部分则选用了C35级别的混凝土,以满足其结构稳定性、承载力的需求。

2、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材料选择与配比

(1)选择高质量的骨料、水泥等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对于水泥材料,应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C15至 C40;骨料选择直径大小介于5至40mm的碎石,确保其泥土含量在1%以内。对于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应格外注重其保水性能,以便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围绕工程要求,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精确的设计,以满足工程结构的强度与性能需求。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需严格控制其坍落度,确保该数值最小不低于180mm、最大不超过300mm。本工程中,混凝土配比中共计展开5次试验,由此获得了最佳配比:水泥46kg/m3,砂590/m3,骨料1098/m3,水170/m3,粉煤灰106/m3,膨胀剂21.2/m3,减水剂12/m3。

2.2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1)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关键在于科学安排填料的顺序与准确计量填料的数量。施工人员需精确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批量,并确保搅拌时长适中,这是确混凝土成分得以充分且均匀混合的关键[1]。

(2)受混凝土材料影响,常常会出现离析的情况,给混凝土的整体品质、性能构成极大的威胁。对此,需在混凝土充分混合后立即送至现场,过程中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保持匀速行驶,避免紧急制动,以减少对混凝土的冲击。

2.3 混凝土浇筑

(1)浇筑施工中,为了能够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确保施工流程中的湿度、温度处于适宜范围。浇筑作业遵循分层原则,严格控制各层的厚度,保证每层厚度均匀一致,从而增强整个浇筑层面的强度。此阶段的振捣操作,应沿着浇筑方向采取斜向振捣的方式,振捣棒、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好保持在60°,且振捣棒的棒头应准确对准浇筑的前进方向。

(2)在梁板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中,由于梁的浇筑厚度相较于板更大,应借助振动棒顺着浇筑方向进行拖拉式振捣。同时,科学的设置施工缝,其和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本工程中,于次梁跨度中间超过1/3的位置预留施工缝,并确保该施工缝的表层、梁的轴向保持垂直,以避免斜槎的产生。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特别是振捣操作中,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振捣棒间距的控制,一般不超过50cm,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振捣作业应持续进行,直到混凝土表面有气泡冒出,方可结束振捣,移动至下个振捣点位。同时,将振捣棒的插入深度设定为下层混凝土5cm左右的位置,以确保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紧密贴合。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的高效开展,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还需要科学布设振捣棒的位置(见下图1)

3、防水隔热施工处理技术

3.1 保温层施工

(1)在进行保温层施工作业之前,最首要的任务是对基层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工作,确保无任何杂质残留。随后,围绕基层的大小、形状进行排版设计,以便精准下料,同时确保保温板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拼接错缝,从而达到预期的保温效果。为了增强基层、保温板的粘结力,需采用专用粘结砂浆[2]。

(2)对于平面保温施工,可以使用点框粘结法。具体来讲,在保温板的周边均匀涂抹宽度为50mm的粘结砂浆,并在板面的中心区域点涂砂浆,其点位可设置为5至6处,但砂浆面积不能低于30%,以此来确保保温板的稳固性。

3.2 防水层施工

(1)对基层进行清理,确保其表面不存在任何的尘土、砂粒等杂质; 精准测量基层表面,并详细标记尺寸大小,以确保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均和要求相符。在常温条件下,于关键节点如分格缝、排气道等点涂基层胶,5至10min后用手指进行检查,以手指触摸胶体不会粘附为标准,此时即可着手卷材的粘贴施工。

(2)粘贴过程中,将基层胶涂满整个基层,但接缝区域需要预留宽度为10cm不涂胶,并加强对涂胶厚度的控制。卷材的铺设需遵循从下到上的原则,特别是在立墙、平面相交的区域,应在平面提前留出接缝[3]。

4、结语

综上,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与防水隔热施工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与规范,采用先进的材料与技术手段,确保工程的整体品质。未来,需加强对这2种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工作内容,规范管理要点,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浩成,管猛,邓金龙.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及防水隔热施工技术的分析[J].世界家苑,2021(24):4-6.

[2]陈志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及防水隔热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22(11):96-98.

[3]叶兴森.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3(6):60-62.

作者简介:徐冰(1989-),女,汉族,本科,吉林省白山市人,就职于河北荣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