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杨红晴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摘要:家政实践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家政实践开展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责任感和价值观。研究表明,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家政实践方面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有效实施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需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以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政实践;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引言: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家政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家政实践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探讨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1家政实践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提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中,规定劳动教育课时标准和内容。家政实践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家政实践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化呈现。它将抽象的劳动概念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如家务料理、家居整理等,让学生直接体验劳动的过程与价值。通过家政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例如,学会烹饪简单的饭菜,使他们在未来能够照顾自己的饮食需求。其次,家政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承担家务、管理家庭事务的过程中,他们懂得对家庭环境和家人负责。再者,家政实践还能增进学生对家庭文化的理解,传承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1.2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政实践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今社会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政实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家政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占比往往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很多学校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边缘性的活动,没有深入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薄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教师缺乏家政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在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多以传统的讲授和简单示范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家庭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不足。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家政实践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社会上也缺乏对中小学家政实践教育的支持体系,缺少专门针对这一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
2.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
2.1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家政实践课程设置对于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增加家政实践课程的比重,确保其在整个劳动教育体系中有足够的分量。课程内容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简单的家居清洁、个人物品整理等基础内容;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安排较为复杂的烹饪、家庭理财等课程。同时,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将家政实践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在烹饪课程中融入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此外,还可以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如家居装饰设计等,拓宽家政实践的范畴。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家政实践专业培训的投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家政技能培训,包括烹饪技巧、家居清洁与整理方法、家庭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家政实践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家庭生活项目,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可以聘请家政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如资深厨师、家居设计师等,他们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实用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2.3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
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能够为中小学家政实践劳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家庭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家政实践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主动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给予孩子充分的实践机会,并将家庭的文化传统、生活技能等融入到家政实践中。例如,让孩子参与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传承家族美食文化。社会上,应建立健全支持中小学家政实践教育的资源网络。企业可以开发适合中小学的家政实践教材、教具等资源;社区可以组织家政实践活动,如家庭园艺比赛、旧物改造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各类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公益组织开展家政实践培训公益项目,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举办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科普活动等。
3.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保障机制
3.1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确保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应具有全面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家政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如是否能够熟练地完成一道菜的制作、能否合理地进行家庭物品收纳等,也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技能提升情况等;学生自评能够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相互学习的能力。此外,评价结果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将家政实践成绩纳入升学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家政实践活动。
3.2完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完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是推动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力支撑。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家政实践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地位和要求,为学校开展家政实践教育提供政策依据。例如,制定家政实践课程标准、师资配备标准等。在经费保障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别是家政实践教育的投入。这些经费可以用于改善家政实践教学设施,如建设现代化的烹饪教室、家居生活体验室等;也可以用于教师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小学家政实践教育,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捐赠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家政实践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结语: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实施路径的构建,能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完善的实施保障机制则能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未来,应持续关注家政实践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轶哲,杨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21):64-66.
[2]丁溦,郭金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22(20):10-13.
[3]李超.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读写算,2021(2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