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类项目中绿色建材的选型标准与施工应用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

龙江

身份证号码:110101197212123037

一、引言

建筑行业绿色化转型是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的关键,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有低耗、环保等特性,能降低环境影响、提升舒适度与耐久性。近年来我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快、产品丰富,但建筑项目应用中存在选型依据不明、与施工工艺匹配度低、应用效果缺乏评估等问题,导致优势难发挥。因此,构建选型标准、规范施工流程、建立评估体系对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二、绿色建材的内涵与分类

(一)核心内涵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环保建材,指全生命周期内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保障健康,有优异性能与循环价值的材料,体现“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和“ 环保性、功能性、经济性” 的统一。

(二)主要分类

按功能与场景分五类:结构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等)替代传统材料;围护材料(如保温隔热砂浆等)提升保温性能;装饰装修材料(如水性涂料等)保障室内安全;功能材料(如光伏建材等)兼具使用与环保功能;废弃物再生材料(如建筑垃圾再生砖等)实现固废利用。

三、绿色建材的选型标准体系构建

(一)环保性能标准

环保是选型核心,覆盖全生命周期:原材料选天然可再生或工业固废再生原料,禁超标有毒有害材料;生产评估能耗、水耗与排放,选清洁生产认证产品;使用控制有害物质释放,保温材料有阻燃性;废弃选可循环、易降解材料,评估回收利用率与处理难度。

(二)物理性能标准

绿色建材在环保基础上要满足使用功能,核心指标包括:结构安全性方面,结构材料强度、刚度、耐久性达标;功能性方面,围护材料导热等系数、防水卷材抗渗耐候性、光伏建材发电效率与寿命符合要求;稳定性方面,材料抗老化、抗腐蚀,适应不同气候。

(三)经济性能标准

兼顾环保与性能的同时,需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避免 “ 绿色溢价” 过高:

初始成本:对比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的采购成本,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如再生砖成本较传统黏土砖降低 10%-20% 。

运营成本:评估材料对建筑运营阶段能耗、维护费用的影响,如节能门窗可降低空调能耗 30% 以上,长期运营效益显著。

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计算材料从采购到废弃的总费用,优先选择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产品,如光伏建材虽初始成本高,但 20 年生命周期内可实现能源收益覆盖成本。

(四)适配性能标准

绿色建材选型需与项目类型、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相适配:

项目类型适配:住宅建筑优先选用环保型装饰材料与节能围护材料;工业建筑侧重结构材料的耐久性与功能性;公共建筑可推广光伏建材、智能节能材料。

施工工艺适配:选择与现有施工技术、设备相匹配的材料,如装配式建筑优先选用预制构件,避免因施工技术不足影响应用效果。

环境条件适配:潮湿地区选用防潮防霉材料;高温地区强化保温隔热材料选型;地震高发区优先选择轻质高强的结构材料。

四、绿色建材的施工应用关键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

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绿色建材特性培训,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振捣时间需比普通混凝土延长 10%-15% ,确保密实度。

材料存储:根据材料特性制定存储方案,如水性涂料需避免阳光直射,保温材料需防潮防雨,防止性能衰减。

现场规划: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减少材料二次搬运损耗;设置固

废回收点,实现施工废料再生利用。

(二)施工过程控制

工艺优化:针对绿色建材特性调整施工工艺,如光伏幕墙安装需精准定位,保证采光与发电效率平衡;透水铺装施工需控制基层平整度,确保透水性能。

质量管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如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后需增加养护时间至 14 天以上;节能保温层施工需检查厚度与粘贴牢固度,避免空鼓脱落。

环保施工:采用低噪声、低扬尘施工工艺,减少施工阶段环境污染,如使用水性涂料喷涂时配备废气收集装置。

(三)不同建筑类型的应用重点

住宅建筑:聚焦室内环境安全与居住舒适度,重点应用无醛装饰材料、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与建筑能耗。

工业建筑:侧重结构稳定性与功能性,选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度钢材、防腐防水材料,满足工业生产对建筑耐久性的要求。

公共建筑: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光伏建材、智能节能材料、透水铺装等,打造 “ 近零能耗” 建筑标杆。

五、绿色建材施工应用效果评估体系

(一)环境效益评估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建筑运营阶段的能耗降低率、碳排放减少量,对比绿色建材应用前后的能源消耗数据。

污染控制指标:检测室内 VOC、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评估装饰装修类绿色建材的环保效果;监测施工阶段扬尘、噪声排放,评估施工过程环保性。

资源利用指标:统计固废回收利用率、再生材料掺用量,评估资源循环利用效果。

(二)经济效益评估

成本效益比:计算绿色建材的初始投入与长期节能收益的比值,评估经济可行性。

投资回收期:针对光伏建材等高投入材料,计算能源收益覆盖初始投资的时间,一般要求投资回收期不超过 15 年。

维护成本节约率:对比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的维护费用,评估长期经济效益。

(三)使用效益评估

功能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建筑保温、隔音、采光等功能的满意度,评估绿色建材的使用性能。

耐久性评估:跟踪建筑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衰减情况,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变化、结构材料的强度损失等。

安全性能评估:检查材料的防火、抗震、防腐等安全性能,评估其对建筑安全的保障作用。

六、结论

绿色建材的选型与施工应用是建筑项目绿色化的关键环节,需通过构建 “ 环保 - 性能 - 经济 - 适配” 四维选型标准,确保材料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通过规范施工流程、强化过程管控,充分发挥绿色建材的优势;最终借助多维度效果评估体系,实现选型 - 施工 - 评估的闭环优化。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绿色建材向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杜绝 “ 伪绿色” 材料应用,全面助力建筑行业实现 “ 双碳” 目标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飞,杨高升,汪凯旋. 绿色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宝鸡大剧院项目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5,(23):34-36.

[2]黎予嫣,张世毅. 绿色建筑在危旧房改造项目中的推广运用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5,(07):50-55.

[3]欧阳知,张明亮,王江营,等. 绿色施工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项目为例[J].绿色建筑,2025,17(0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