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堂育素养-浅析劳动教育实践探析

作者

马然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017000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各初中紧紧围绕“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构建家、校、社相互融合的综合性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劳动实践场所保障,积极探索为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奠基的融合性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实践探索提能力,劳动课堂育素养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培养核心

素养的教育指向下,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 环十分重要 。劳动课堂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 体 。附中重视劳动课堂,通过设计 、制作 、讲解 、交 流、展示、评价等一系列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劳 动知识、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养,会动手、能设 计、爱劳动,从而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学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创设符合学情、能够激发学 生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 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 。例如,在“制作寿司 ”一课 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了寿司的文化背景,了解寿司 作为传统美食的具体种类和制作工艺 。之后,教师 向学生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色香味俱全的寿司, 这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视觉、嗅觉冲击,学生通过观 看、讨论、品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充满期待。

(二)理论先行,了解背景

教师先向学生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 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实践 。例如,在“包饺子 ”一课 中,教师对春节包饺子的起源、饺子的种类、制作方 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在了解相关背 景的基础上,学生兴高采烈地包饺子、煮饺子、吃饺 子,共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

(三)教师示范,掌握要领

劳动是具象的活动,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能够让 学生更加直观地记忆劳动步骤及要求 。例如,在“编 织中国结 ”一课中,教师亲自编制了双钱结、纽扣结、 团绳结、吉祥结等多种结式 。学生在感叹教师技艺 的同时,在教师的示范下,更快、更好地明确技能要 领 。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动手学习编织中国结,劳动 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 四)实践操作,增强技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 。学生在此过程中,运 用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汇报等方式习得知识,夯实 能力,提升技能 。例如,在“制作寿司 ”一课中,学生 自己尝试用寿司醋拌饭、将拌好的米饭平铺在海苔 上、放入调料和食材、用竹帘卷起并压实、用刀切割、 摆盘等流程,小组合作制作寿司 。小组成员互相激 励 ,既体验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 ,又增强了合作 意识。

(五)评价多元,促进成长

教师的评价内容从关注学生劳动技能习得的结 果评价转为关注情感体验、内在价值的情感评价,从 对学生劳动素养量化、单一刻板的终结性评价,转为 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使学生习得技能、促 进思想观念的发展 。评价方式在口头评价的基础上 增加了成长记录袋 、劳动记录本 、劳动作品展等方 式,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 记录 。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本人、同 学和家长等。

二、“五育并举”育新人,学科融合促成长要想实现“五育并举”,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

索学科融合实施,在常态化教学中打破学科边界,将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学科 自身的劳动教育元素,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 融合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实现学 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是德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劳树德,实施 “ 思政劳育”,引导学生“要劳动”,形成德育、劳育的 协同效应 。附中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班会课巧妙培 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通过开展 “讲述工匠故事,弘扬劳动精神 ”演讲比赛、红色圣地 讲解志愿服务、“学习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社会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团队 精神 、担当意识;通过开展“做家务 、懂感恩 ”“下田 地、勇分担 ”“做志愿、献爱心 ”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 的感恩之心,做到爱父母、爱生活、爱祖国,以劳育促 德育。

二是体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除草、开垦、种庄 稼等体力劳动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素质,培养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智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语文学科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数学学科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物 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 力 。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三、自主劳动强体魄,躬耕陇亩迎丰收

劳动教育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劳动教 育原则基础上,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 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 的劳动习惯为目标的实际体验 。

四、劳动特色添阅历,别样精彩润心灵

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以主题统筹劳动 教育内容,打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时空壁垒,将 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

(一)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

利用社团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学校实 际开设了贝雕社 、3D 打印社 、机器人社 、手工制作 社、航模社等社团,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劳动技 能,享受智力角逐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创造性思 维和创新精神。

(二)落实自主教育,养成劳动习惯

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校园内需要清扫的室内外区域进行责任划分,以班级为 单位认领责任,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的班 级事务清单 。附中还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保证每 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检查中,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进行自我反思和完善 。附中还组建了自主 管理委员会,全面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监督。

(三)班级环境打造,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发 展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每学期初,师生在分 析班情的基础上,共同确立具有不同特色的班级环 境主题 。学生动手实践、集思广益,挖掘环境内涵, 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室空间,发挥艺术创造力,营造温 馨的班级环境 。通过学生的劳动创造,各班的整体 环境焕然一新 。干净整洁的“卫生角”、生机盎然的

“生态角”、走廊墙壁上的“美丽名片”,处处都体现了 学生的汗水和智慧 。学生筹备、建设、展示班级环境 的过程,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持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附中还开展由学 生带动家长的“小手牵大手 ”活动,邀请家长参观各 班的“环保小屋”,家长不仅看到了学生制作的手工 艺品,了解到学生对环保内涵的挖掘,更认识到环保 的重要性,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劳动可贵,学 以成人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挥洒汗水、启迪智慧,可 以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内化为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向东 . 关于核心素养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 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0).

[2]郝志军,刘晓荷 .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 程融合:理据 、形态与方式[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