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基层群众文化实践中的融合研究
朱敏琴
怀集县洽水镇人民政府 526431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传统文化在基层实践中存在融合不足、传承乏力等问题。洽水镇立足本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实践,为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典型范例。研究其经验,对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实践概述
(一)洽水镇传统文化资源禀赋
洽水镇拥有丰富且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的罗岗古寨,历经 500 多年岁月洗礼,至今仍完整保存着数十间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屋、古厅堂、古门楼,以及用鹅卵石铺设的 2 条长横巷、4 条纵巷、6 条支巷,这些古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建筑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新岗红茶传统生产工艺极具特色,其茶青取自海拔600 米以上高山,经独特工艺加工后,外观条索紧结,香气迷人,口感醇厚。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岗红茶不仅是特色农产品,也是国家名特优产品,更融合了当地的种植文化、加工技艺与商贸传统,是洽水镇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基层群众文化实践的内涵与特性
基层群众文化实践在洽水镇展现出鲜明的群众性、服务性与自觉性。群众性上,村民自发成立修缮古寨厅阁亭、上下门楼理事会,主动参与到罗岗古寨的保护工作中,自筹资金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古建筑专家考察论证,体现出对本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保护热情。服务性则体现在政府与多方力量协同,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匠舍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共建协议”,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对古寨进行全方位修缮规划,为群众文化传承提供保障。自觉性表现为村民积极投身文化实践,无论是参与古建筑修复,还是推广新岗红茶等特色文化产品,都展现出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让基层文化实践充满活力。
二、传统文化元素与基层群众文化实践融合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筑牢地域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元素与基层群众文化实践的融合,为洽水镇地域文化传承筑牢根基。在罗岗古寨的保护中,“共建协议”的实施确保了古建筑群得到“立体化”保护,严格遵循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保护原有格局与建筑环境,同时深入发掘地方传统工匠工艺,避免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新岗红茶传统生产工艺在群众的参与推广下,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从种植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先辈的智慧,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延续,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种融合不仅保存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更通过群众的日常参与,使文化传承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延续,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二)社会治理:增强社区凝聚力
这种融合显著增强了洽水镇的社区凝聚力。罗岗古寨的保护工作,让村民在共同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凝聚了宗族共识,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新岗红茶产业的发展,通过茶文化活动、茶产品展销等,促进了跨村、跨镇、跨市的交流与合作。在政府、企业与村民的多方协同合作下,形成了良好的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了治理效能,营造出和谐稳定、团结互助的社区氛围。以文化为纽带,打破了村落间的隔阂,促进了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使群众在文化实践中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文化支撑。
(三)经济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融合发展为洽水镇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罗岗古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岗红茶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品牌,在市场上屡获殊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港澳台地区。目前全镇新岗茶叶种植面积达8000 多亩,红茶产值约 2600 万元,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竞争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三、洽水镇传统文化元素与基层群众文化实践的融合策略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洽水镇积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春节、中秋等节日,可围绕罗岗古寨举办特色民俗活动,如古寨舞狮子、灯会、市级非遗“彩鹿舞”展演等,融入新岗红茶品鉴环节,让游客与村民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创设“茶文化节”,开展采茶比赛、炒茶技艺展示、茶艺表演等活动,将新岗红茶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人参与,提升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借助节日的仪式感与群众基础,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以体验式、互动式活动增强文化传播效果,吸引不同年龄层群体参与文化传承。
(二)依托多方协同机制,强化资源整合
强化多方协同机制是实现融合的关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与群众文化实践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古寨修缮、非遗传承等项目。深化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广州匠舍等企业的合作,借助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与利用。同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村民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形成政府、高校、企业、村民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整合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深化文化载体建设,推动沉浸式体验
深化文化载体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对罗岗古寨的闲置建筑进行改造,建设茶文化博物馆、传统工艺体验馆等,展示古寨历史、新岗红茶制作工艺等,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搭建“数字古寨”“虚拟茶园”等线上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在新岗茶场设置特色茶旅驿站,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站式体验服务,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结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空间,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让文化可感知、可触摸、可互动,提升文化传播的感染力。
(四)聚焦非遗元素,构建特色品牌体系
聚焦新岗红茶传统生产工艺等非遗元素,构建洽水镇特色品牌体系。制定严格的工艺标准,规范新岗红茶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品质。深入挖掘红茶文化内涵,将罗岗古寨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入品牌故事中,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与文创产品,如以古寨建筑、茶元素为主题的茶具、茶罐等,通过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线上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非遗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产品+品牌”的产业链条,通过故事化营销与创意设计,赋予产品文化灵魂,提升品牌的市场辨识度与美誉度。
四、结语
洽水镇在传统文化元素与基层群众文化实践的融合中,通过多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古建筑保护到特色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社区凝聚力提升,再到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融合模式。未来,洽水镇应继续深化融合,不断创新实践方式,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让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文化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郝玉.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渗透[J]. 中国民族博览,2024,(14):55-57.
[2] 于夏玫.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J]. 新楚文化,2022,(0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