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赋能审计监督机制优化研究
张洁
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审计监督领域应用越发广泛为传统审计监督机制优化升级带来新契机。智能化技术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技术等手段可有效拓展审计监督范围提升监督精度与效率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转变。当前智能化审计监督在理论构建、技术应用、制度保障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挑战。研究显示构建智能化审计监督体系需重构现有监督框架建立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推动审计监督机制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审计监督;机制优化;体系重构;效能提升
0 前言
审计监督身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经济秩序防范风险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关键作用。传统审计监督模式面对海量数据复杂业务多元化风险等挑战时,逐渐暴露出覆盖面有限、时效性不足、精准度不高等问题。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为审计监督机制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让审计监督朝全覆盖实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深入研究智能化技术赋能审计监督机制优化,具备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智能化审计监督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智能化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信息系统审计理论发展演进,此理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融合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持续审计理论核心要素,形成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现代审计监督理论体系。当前审计监督面临监督对象复杂化、监督环境数字化、监督需求多样化现实挑战,传统人工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全覆盖、高效率、强精准的监督要求。智能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为审计监督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实现海量数据快速处理与深度挖掘,人工智能算法可准确识别异常模式与潜在风险,这种理论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化审计监督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路径。
2 智能化技术优化审计监督机制路径
2.1 审计监督体系的智能化重构
智能化技术促使审计监督体系从传统分散式监督往集成化与网络化监督模式转变,借助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与分析系统,达成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全方位监督覆盖。智能化重构期间,监督体系出现从静态监督到动态监督、从定期监督到实时监督、从抽样监督到全量监督的根本性转变,此转变依靠云计算平台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机器学习算法智能分析功能。重构后的审计监督体系拥有自动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风险识别、精准化问题定位的核心功能,可在海量数据里快速发现异常模式与潜在风险,并显著提升监督主动性与前瞻性,这种体系化重构为审计监督从传统的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预防模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审计监督效能的智能化提升
智能化技术对审计监督流程和方法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监督效能质的飞跃,其核心体现于监督精度、监督效率、监督质量这三个维度显著提升。在监督精度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可识别出人工审计难以发现的细微异常,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揭示隐藏风险点与违规行为,大幅提高问题发现准确性与全面性。在监督效率方面,自动化审计工具替代大量重复性人工操作,让审计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专业判断与深度分析,有效压缩审计周期,在监督质量方面,标准化审计程序与智能化证据收集机制确保审计结果客观性与可靠性。智能化效能提升使审计监督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实现了监督价值的最大化。
3 智能化审计监督机制完善策略
3.1 制度建设与技术支撑保障
要完善智能化审计监督机制就得建立健全对应的制度框架和技术保障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审计规范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制度文件,给智能化审计监督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引。制度建设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审计结果认定标准和智能化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等关键环节,以此确保智能化审计监督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在技术支撑保障这方面,要构建统一的智能化审计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安全防护体系,持续优化审计算法模型和分析工具,为智能化审计监督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基础,并且建立技术更新与维护的长效机制。
3.2 人才培养与组织管理保障
智能化审计监督机制想要有效运行,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支撑,得构建涵盖审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策略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实施人才交流项目等方式,培养既懂审计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组织管理保障方面,需调整现有审计机构的组织架构与职能配置,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审计监督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建立审计监督结果的有效运用机制,以此确保智能化审计监督发挥应有的治理效能。
4 结语
智能化技术赋能审计监督机制优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系统分析智能化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明确了技术驱动下审计监督体系重构与效能提升的具体路径。智能化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在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组织管理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系统性的保障体系。未来应继续深化智能化技术在审计监督领域的创新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优化组织架构,推动审计监督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金官,李媛媛,程瑶.统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协同机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视角[J].统计学报,2025,6(03):29-42.
[2]王会金,易凯.内部审计赋能新质生产力:作用原理、关键着力点和实现路径[J].财会通讯,2025,(11):19-24.
[3]刘政,侯文超.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研究型审计赋能现场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与实现路径[J].工信财经科技,2025,(02):60-70.
姓名:张洁,1985年,女 讲师 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审计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