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让学课堂”的内涵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黄来燎

福建省大田县奇韬中心小学 366108

“让学课堂”作为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课堂范式转向,旨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建构性。其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中心”,强调教师从“教”的主位退居为“学”的促进者,通过优化教学组织结构、重构教学流程、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让出”更多的思考时间、表达空间与探究路径,使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中。

一、“让学课堂”理念的内涵解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课堂”体现为三大转变:一是从“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转变;二是从“知识灌输”向“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转变;三是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关注”的转变。这一课堂形态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获得,更关注其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

二、“让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重构

在“让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探究过程的支持者。教师需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尝试建模、合作解决,从而实现“以教促学、以学定教、教为学用”。

三、“让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任务驱动,重构教学流程

在“让学课堂”理念引领下,教学流程不再以教师为绝对中心,而是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1]。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将整个课堂结构重构为“引发兴趣—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升”五个阶段,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知识建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为校园设计花坛”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通过测量、计算和方案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真实情境中被激活,学习内容也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概念走向综合应用。

教学伊始,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后,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在查阅资料、实验验证或多角度计算中实现知识内化。紧接着,借助小组合作和同伴交流,学生能够碰撞观点、澄清误解、深化理解。而最后通过课堂展示、任务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提升其元认知能力。这一流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更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生成,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悟”,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重构。

(二)资源整合,构建支持系统

在“让学课堂”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支持系统的构建者。要打破传统教学资源的单一性,积极整合教材文本、操作教具、多媒体素材、网络平台等多样化教学资源,构建一个多维度、高互动的学习支持环境[2]。课本作为基础资源,应与课堂实践深度结合,通过情境化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教具则用于激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如几何拼图、数轴卡片、量尺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而数字资源则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借助智慧黑板动态演示“把整体平均分”的过程,通过交互式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分割与表达;小组使用白板绘图并展示自己的理解路径,在可视化协作中实现认知共建;互动投影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实时呈现,增强课堂的反馈机制与生成性。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教学平台上的同步练习系统、学习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即时监测,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建议。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与系统搭建,构建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有高度适应性与支持性的学习生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双向互动、深度融合的教学目标。

(三)差异教学,实现有效“让学”

在“让学课堂”中,实现真正有效的“让”,关键在于对学生差异的尊重与回应。差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和个体兴趣,进而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分层预习任务,如针对基础学生设置知识点梳理和例题模仿,帮助其打牢知识根基;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探究型问题、拓展性任务,引导其进行发散思考和跨情境迁移[3]。

在课堂实施中,可采用弹性学习单的方式,即为学生提供包含基础、提升与挑战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完成,既保障了学习的最低要求,又拓展了发展的上限。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基础层任务可聚焦于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操作,提升层任务涉及图形变换的规律探究,挑战层则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包含多种图形运动的图案,提升综合能力。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形成性评价、自评互评、表现性评价等手段,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这种基于差异的“精准让学”不仅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教学带来的学习焦虑,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真正实现了“教有所依、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的课堂生态。

结束语:

“让学课堂”不是教学形式的简单变革,而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塑。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方法,也要求学生承担更多学习责任。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强、实践性高的学科,更应积极推进“让学课堂”的探索与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志 强. 小学 数学教学 中“ 让学 课堂” 构建 策略研究 [J]. 基础 教育研究,2022,21(8):33-35.

[2]王美芳.“让学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分析[J].教师教育导刊,2021,24(5):54-57.

[3] 周文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路径[J]. 数学教学通讯,2023,15(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