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在人工林培育中的应用

作者

任健南 张森

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有限公司 133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对环境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的好坏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人工林培育有助于改善环境问题,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需要改变传统的培育模式,能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不仅能提高林地生产力、林木质量,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在人工林培育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人工林;培育;应用策略

前言

林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迫切需要强化人工林培育,具体应积极引入精细化营林管理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不仅能实现林木生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同时通过精确的规划、科学的管理也能减少木材资源的浪费,避免环境被破坏。为了达到理想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应从多维度着手,以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提升。下面就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在人工林培育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在人工林培育中的应用重要性

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是通过标准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手段,替代传统经验主导模式,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效益最优,应用在人工林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源利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摒弃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借助先进的土壤检测、气候监测等技术实现“适地适树”、“精准投入”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在林分质量提升上,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通过采取全周期动态化管理的方式,能保障木材的质量,提高木材的产量。在人工林培育中,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以广西大桂山林场为例,其桉树采伐周期,由原来的5—6年延长至7—9年,每亩平均出材量由2018年的7立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10立方米;钦廉林场通过林权交易平台网上竞价,成功销售两片“万元林”,其中一片面积961亩的活立木以1244.2万元成交,亩均单价约1.3万元,创下建场以来最高纪录。经过约40年发展,广西成了我国人工林最发达的省区,人工林总面积1.34亿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55.83%。2023年,广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7079万亩,比全区耕地面积多出约1000万亩,总产值1348亿元,惠及林农1178万人,人均增收3654元。对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通过混交林配置、精准防治等措施,减少单一树种连作的生态风险,降低农药化肥污染。不可忽视的是,此模式的运用,还可增强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借助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林培育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1]。

二、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在人工林培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规划人工林培育布局与树种选择

将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应用在人工林培育中,还需要科学规划人工林培育布局和选择树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科学布局,是促进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在前期规划时,林业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能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对林地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以便确保所制定的布局方案具备可行性[2]。为实现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在前期规划时要观察周边的环境,要本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来科学布局,要考虑林地的多功能性,如生态服务、休闲娱乐等,都能为社会提供生态化产品和服务。树种的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关系到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也影响到林地的生态稳定性,所以林业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本地气候、土壤等因素,引入适应力强的树种,同时也要兼顾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筛选合适的树种进行栽种。要确保树种的多样化,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风险和提高林地的生态稳定性[3]。不可忽视的是,合理的布局,能提高林木的生产效率和林地的生产力,因为过密的种植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最后在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下,不仅能够促进林地湿地系统健康稳固,也能提高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林地的可持续利用[4]。

(二)精准实施育苗与造林环节技术管控

人工林培育期间应用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强调林业工作人员精准实施育苗与造林环节的技术管控,这种模式要求从苗木选择、土壤准备、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到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管理要求,切实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地。具体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育苗技术能力,能本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可根据林木的种类、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将苗木栽种在土壤中,栽种期间要控制好苗木与苗木之间的距离,只有精确控制种植密度和行距,才能确保每一棵苗木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其根系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生长竞争[5]。同时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强调工作人员定期对苗木栽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此期间可通过引入无人机航拍技术,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的支持。如今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作人员还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对苗木周围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含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从而为林木生长提供最佳条件,实现人工林的健康稳定和高效发展[6]。

(三)精细化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治

要想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木材资源供应做出重要贡献,还要采取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具体应精细到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环节中,施肥是为了让林木苗更好地成长,在施肥期间,工作人员应对林地进行实地监测,更好地了解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状况,以便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通过科学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每一株苗木都能健康茁壮成长。而灌溉也非常关键,工作人员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采用智能化技术来进行灌溉,一方面能避免因人工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智能手段,精准地将水灌溉到每一株苗木周围的土壤上,当然也要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灌溉的水量。苗木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所以为了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工作人员可采用物理方法来有效控制病虫害[7]。例如,通过设置诱捕器、使用天敌生物等手段,既可以保护林木健康,又可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为了全面提升木材的产量和质量,工作人员也要定期对林木进行监测与检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问题,应认真对待,通过制定可行方案,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最后通过精细化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既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又能提高林木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8]。

(四)建立动态监测人工林生长状况

为了掌握人工林生长情况,在采取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时,还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这是提高人工林培育质量和水平不可缺失的举措。林业工作人员可使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林地的土地湿度、光照强度、温度、林木生长速度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而在发现问题时,也能通过调整管理策略[9]。例如,工作人员在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到某片林地的土壤湿度低于所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进一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保障土壤湿度保持适中,有利于人工林的生长。当然工作人员应提高工作能力,灵活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实时分析林木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从而通过持之以恒地展开精细化营林管理,切实提升人工林培育的整体质量,并为我国林木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打下坚实基础[10]。

结语:

总之,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弥补传统粗放式管理的不足,同时也能保障林分质量、提高木材品质和产量。从而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创下良好的条件,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有利地位,所以需要能将精细化营林管理模式渗透在各个环节中,以取得最佳人工林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洋.可持续林木采伐与精细化林地管理[J].中国林业产业,2023,(07):68-69.

[2]马少龙. 浅谈人工林培育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 农业灾害研究, 2024, 14 (02): 70-72.

[3]左明亮. 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中国林副特产, 2023, (05): 47-49.

[4]肖锐, 张文达, 李天芳, 杨凯, 张晓兵, 申向阳, 孙国飞. 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 2023, 52 (04): 28-31+41.

[5]李生莲. 人工林培育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23, 13 (05): 167-169.

[6]张丽红, 万会利. 珍贵树种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J]. 种子科技, 2022, 40 (10): 118-120.

[7]侯殿明, 朱维军. 微生物技术在速生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实践分析[J]. 林产工业, 2021, 58 (08): 117-119.

[8]辛军强. 人工林培育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 50 (08): 112-113.

[9]马小莉. 林业建设中人工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实践[J]. 南方农业, 2021, 15 (15): 72-73.

[10]刘宏勇. 黄波罗混交林人工培育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 2021, (01):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