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

作者

潘琴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城郊初级中学校 646400

何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患和身体的缺陷,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社会现象,不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以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带来紧张、焦躁与烦恼等不正常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辅导,就会形成某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困惑若不及时给予消除,任其长期积累,超过其年龄心理所具有的挫折承受力和环境适应力,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嫉妒、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躁、粗暴等人格障碍。

前不久,某乡镇中学有一名初二的男生刘某喝农药自杀,幸好老师及时发现并送医院抢救,才未发生大的危险。

据了解,刘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带着兄弟二人,其母亲喜欢打麻将,平时和刘某沟通不多,刘某在班上争强好胜,爱面子,一般同学都不敢惹他。今年五一放假期间,他和班上另一个关系很好的男生发短信说:“如果我死了,你觉得谁会有责任”?那个男生回答:“你亲人,包括你妈妈,你叔叔”。刘某继续说:“对。我叔叔说我谈恋爱,但是我和那个女生没有谈恋爱,因为我们都姓刘,所以就做了普通朋友。他们调查我,说我谈恋爱,那就是吧。他们再逼我,我就去死,而且我要当着全班死。”另外那个男生以为他说气话,并没有太在意,谁知道五一节刚收假那天早上,刘某竟然真的买来了一瓶农药,趁老师开会之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喝了几口,同学们吓坏了,一边夺下刘某手里的农药瓶,一边跑去报告老师……幸好抢救及时,才没有发生生命危险,但是刘某也因此住了一个多星期的院,而且,住院回来后,他又回到了教室上课。其他同学会怎么看?他自己会怎么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他母亲和叔叔来学校和老师交换意见时对班主任说:“以前怎么要求的,希望老师以后还是怎么要求他。”而且坚称刘某心理没有问题,其实老师们都是心有余悸的,他们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个曾经当着全班喝农药自杀的学生。

对于事发真相,学校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事情的确是刘某家长怀疑他早恋而引起的。而刘某是否有心理健康的问题,我觉得是不言而喻的。整个事件,我认为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刘某家人处理他是否谈恋爱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二是卖农药的商家为什么不问目的就将一瓶有剧毒的农药卖给一个未成年人;三是学校平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如何进行的。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而涉及到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三个因素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那么,以此为例,我们该怎样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主阵地应该是学校。

近年来,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可以说,收效甚微。我觉得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相对专业的师资力量。

每所学校都能引进心理学专业老师固然很好,但是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言,肯定很难实现。所以,只能在固有的师资力量中有所突破。具体做法:

1、学校要重视对心理辅导员的培训,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培训可以包括网络软件系统的培训、学习心理学相关理论书籍和实地培训等,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要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全体任课教师的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明白,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阳光心态,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师爱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二)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和讲座。

据我了解,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流于形式,心理健康课和讲座开得很少。因此,只有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使该课程产生应有的作用。

最简便易行的是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宗旨是体现需求,实现干预。即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内容,在问题出现之前或之初提前实施心理干预。

(三)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1、要配备真正的心理辅导员,要让学生能轻松接受“心理辅导”这个概念。为此,可将“心理咨询室”更名为“成长咨询室”,因为更名后更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2、要开展心理调查,可让同学们相互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告知班主任或反映到成长咨询室,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投递到咨询信箱,学校对每一名学生反映的问题都认真记录,尽最大可能给每名学生具体的回复和引导。

3、做好宣传,鼓励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辅导员要做好个别辅导。对学生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其心理困扰。

(四)教学中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

各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知识,注重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可以说,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还很不成熟,然而很多校园意外事故又是由学生心理疾患引发的,因此,我们希望各学校能通过长效的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安全创造一个远离伤害、没有焦虑与恐惧的氛围。

其次,家庭教育必须配合学校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肯定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全是学校的事,家长必须清醒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从刘某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平时在家缺少沟通,缺少关爱,家长见其行为有异常,就一味指责,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无法排解,因此选择了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一)可以由学校组织,专门给家长们定期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让家长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促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协助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多关爱自己的孩子,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发现思想、心理有异常要及时进行干预。对于农村的家长而言,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应及时告知学校,让学校及时协助纠正孩子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更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因此,家长们除了要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还要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努力构建优良的社会环境。

相比前两个因素,要构建优良的社会环境可谓难上加难。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作为一个自然人又很难掌控。比如,刘某这一事件中的那个商家,本来他是认识刘某的,如果问一问他买农药的目的,估计刘某就不会那么容易拿到农药了。但是,好像又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不能将农药卖给未成年人。

因此,这需要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基于道德和法律,站在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为和谐社会的优良环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上三方面是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浅显看法,必然存在很多疏漏,而且这项工作也必然是长期而艰巨的,它将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