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融合的烟草商业企业智能稽核模式初探
张聪聪
湖南省烟草公司岳阳市公司 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近年全省系统财审工作会提出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稽核内控机制。数字化时代,“大智移云物区”为财务稽核获取业财数据提供便利,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从信息化迈向自动化,传统人工稽核难以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智能稽核能实现财务对业务全流程监督,推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本文从业财融合视角,剖析现行稽核模式不足,探讨智能稽核模式,为传统稽核模式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烟草商业企业;智能稽核;数字化
1 业财融合与智能稽核的内涵及关系
业财融合是指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打破壁垒,紧密协作。这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狭义的财务稽核是对企业经营中凭证资料审核,核查真实性、完整性等,以监督经济业务。智能稽核作为创新手段,依托财务机器人,以历史稽核和业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学习,核查业务支出佐证资料,分析支出与成果关系,为业务发展和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业财融合是智能稽核实现的基础,贯穿稽核始终。只有在业财融合环境下,财务部门才能获取全面准确的业务数据,为智能稽核提供数据来源,同时业务部门对财务要求的遵循也有助于智能稽核规则执行。智能稽核是业财融合在数字化背景下的重要应用场景,通过智能稽核实现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全流程监督业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 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稽核存在的不足
湖南烟草商业企业自2020年开始全面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建立了财务共享平台,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传统稽核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2.1 稽核工作与业务未充分融合
在现行财务共享模式下,业务与财务部门线下融合活动少。财务人员忙于日常事务,主动了解报销业务的动力不足;业务人员对财务要求认知缺乏,双方沟通存在障碍。线上业财融合仅支持部分业务事项,如合同、资产购置等,专卖管理、食堂管理等内控关键环节业务融合未突破,信息孤岛现象存在,核算与业务分离,财务难以有效监督管控业务。
2.2 稽核无法实现由点及面的分析
稽核工作不仅需要审核上传的附件,还要对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真实、合理、合规。现行的共享稽核侧重于某一特定的报销事项,更注重某个时间点某项业务发生支出的单据审核,缺乏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考虑全流程、全时间段的业务内在逻辑性的判断和软件支持,其实质是在财务稽核的内控机制方面缺乏智能化的措施,全凭人工收集数据和判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及精力,难以发现系统性问题和潜在风险。
2.3 企业成本把控失去决策依据
在业务部门只关心业务,财务部门只关注财务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业财“两张皮”,那么稽核工作成了形式上的事后监督者,无法实现财务事前事中对业务的指导与监督,企业成本管控的目的无法实现。由于业务与财务的关注点是有差异的,业务重视的是发展,财务重视的是控制,业务部门缺乏财务考虑,增加财务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难度,难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 智能稽核模式的六大要素
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稽核存在的不足,烟草商业企业需要构建智能稽核模式,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和业财融合的要求。智能稽核模式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智能稽核的实现路径。
3.1 智能稽核之前提—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稽核可追根溯源。
经济业务事项发生过程的资料是稽核单据的来源。除了将业务过程数字化以外,还需要理清业务流程,才能为智能稽核提供完整的逻辑链条。传统稽核未延伸到业务流程,存在业务与稽核两张皮的情况,而业务流程再造能够打通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连接点,通过数据之间的链接实现互通,为智能稽核奠定基础,相反,如果业务流程不畅,勾稽关系就无法确立,智能稽核也就无从谈起。比如,采购机器设备,需要经过预算系统、采购系统、资产系统、报销系统等,理顺采购全流程并建立彼此之间的勾稽关系对智能稽核预算执行、采购的规范性、资产配置情况至关重要。
3.2 智能稽核之基础—数字化建设,实现业务全流程管控。
对烟草商业企业而言,信息化已经基本做到各条线全覆盖,将企业的卷烟销售和专卖管理等业务过程全部转变为可存储、可计算、可分析的数据,来支持业务的效率提升,更多的是一种条块分割的应用,更关注数字技术本身对业务的降本增效作用。近年省局财审会再次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智能化需求,而数字化技术可将业务数据全流程管控,为企业财务稽核等内部控制环节建立一个闭环,防控企业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数字化时代,如何将各类业务资料全部数字化,将相对分割的各类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利用数字技术对具体业务、场景进行数字化改造,避免企业信息孤岛,释放数据价值,指导企业生产、运营等各项业务已迫在眉睫。
3.3 智能稽核之载体—智慧稽核平台,实现实时联查业务数据。
智慧稽核平台,是连接业务平台和财务平台的桥梁,是财务共享的重要载体。这相当于是业务数据的集聚地,将业务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予以结构化,以标准化表单格式传递报销数据,同时嵌入稽核规则,便于报账员查询也为系统自动稽核提供依据。财务稽核人员可通过这个平台联查与单据相关的卷烟销售、专卖管理案件、食堂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等业务资料;财务机器人可将此平台的业务结构化数据与稽核规则库进行对应,给予稽核人员风险提示或者稽核问题预警,做到对风险的自动预判。
3.4 智能稽核之关键—结构化业务单据,实现自动识别并稽核。
智能稽核是将人工稽核的部分工作转给机器,机器如何获得稽核思维,除了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外,最关键的是要将单据转化为结构化的格式,便于机器识别并将其与稽核规则对应起来进行单据的审核。所谓结构化,就是提取稽核的有效信息点,以标准化表单呈现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及其支出发生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要依赖人们经验判断或者逻辑性检验的非结构化业务数据难以实现智能稽核,这是考虑到企业内控及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不能通过扫描识别采集的结构化数据附件,需通过业务系统人工录入结构化表单,传递至共享平台用于稽核。实际上,结构化业务单据与稽核规则的设置是密不可分的,稽核的要点是什么,业务单据的结构化表单格式就需围绕要点进行设置。
3.5 智能稽核之重点—稽核规则库建设,实现稽核依据全面有效。
智能稽核是建立在共享平台嵌入稽核规则的基础上。智能稽核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则库的设计全面性和执行有效性。其中,设计全面性体现为规则库应涵盖每类报销事项、每类单据、每类业务情形的稽核要点,包括但不限于发票查验、附件完整、符合财务稽核制度和财经法律法规要求等;执行有效性体现在,做到结构化单据自动准确稽核以及非结构化单据人机联合稽核的职责分工。稽核规则库根据财务监督目标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方式,可以是过程控制类规则,比如采购流程的完整和规范;可以是合规类刚性规则,比如高铁出差的座位等级要求;也可以是柔性规则。稽核规则越全面、准确、有效,智能稽核的结果就越可靠。
3.6 智能稽核之保障—人机联合稽核,实现内控双重保障。
内控机制的完善是企业发展的永久性命题。尽管智能化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内控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更新的,完全依赖于机器是不现实的。稽核工作的智能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智能财务的起步阶段,机器可以对标准化单据审核,但是对于需要基于经验及人工判断的单据自动审核还有待研究。从标准化单据审核到非标准化单据审核,涉及到调用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历史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事关企业的风险管理,包括信息化系统风险,因此,人机联合稽核才能避免企业内部控制或者风险管理失控。
4 烟草商业企业稽核模式优化措施
4.1强化数字化转型支撑,实现流程与数据双轮驱动。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梳理卷烟销售、专卖管理、采购管理、烟叶管理等业务各个环节,理清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与关键节点,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实现业财系统数据有效对接,全面展示数据价值,避免信息孤岛;将企业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实现内部自由流通,最终转变为数据资产,实时维护、更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企业运行机制由流程驱动向流程与数据驱动并重转变。
4.2 强化业财融合关键作用,将稽核触角延伸至全业务端。
将传统稽核的散点式分析转为系统式分析,做到财务端口前移,从财务制度的合规性审查拓展延伸至业务及管理全流程,拓宽稽核范围;开展线上+线下业财融合活动,财务人员深入业务实操,进行横向互动,提供价值服务,打通业财流程断点,全面挖掘企业运行过程中业务改进的机会,帮助解决业务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真正做到既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又熟悉企业运营情况,既对业务进行管控又服务于业务,为智能财务奠定基础。
4.3 强化共享平台智能化模块,以财务稽核促内控机制完善。
共享中心实施以来,已逐步实现核算的半自动化,如何利用共享平台过渡到智能财务核算是实现智能高效内控机制的重要前提。在稽核规则标准化管理方面,梳理每类报销事项的稽核要点甚至并以精简形式嵌入财务报销系统报销事项的附件上传栏,既方便报账员学习、报销费用,又为智能稽核提供适宜软件环境。在数据链接方面,对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专卖管理、食堂管理费用等可将业财共有的识别指标作为连接点,做到稽核可实时联查业务事项过程资料,主动融入业务事前、事中,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做到从散点式的监督到重点、高风险领域管控,将线上稽核与线下内部控制评价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确保内控机制逐步完善。
5 结论
数字化时代,基于业财融合的智能稽核模式是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方向。针对传统稽核不足构建智能稽核模式六大要素,并提出优化措施。实施这些措施有望实现稽核模式转型升级,提升财务管理和内控质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企业应持续探索完善智能稽核模式,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