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

李一鸣 许丽燕

海口经济学院 571132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困境及突破路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公共日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随后,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突破路径;最后,具体案例分析了实施效果,旨在为公共日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日语课 跨文化 交际能力 困境 突破

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日语课程作为连接中日文化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日语课程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所以深入剖析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困境,并探索有效的突破路径,对于提升公共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文化差异的认知障碍

中日两国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成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认知障碍,比如日本社会高度重视礼仪与等级关系,敬语体系复杂而严谨,这与中国语言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不同,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日语时,常常因对敬语使用的语境、对象及表达方式理解不清,导致交流中的不恰当甚至冒犯行为,此外两国在社交习惯、时间观念、表达含蓄程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若学生缺乏对这些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在实际交流中就容易产生误解或沟通障碍,这种文化认知上的盲区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制约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发展。

(二)语言能力的限制

尽管公共日语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成为制约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在语法掌握、词汇积累、听说表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难以用日语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应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情境,比如在面对较为正式或高语境的对话场合时,学生可能因词汇量不足或句式单一而无法做出及时、合适的回应,语言是文化传递的载体,语言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瓶颈。

(三)跨文化交际实践的缺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实践机会,当前许多公共日语课程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真正接触日本语言环境和文化场景的机会,课堂上的练习多以模拟对话和书面作业为主,缺少与母语者面对面交流、参与跨文化活动的实际体验,这种实践机会的匮乏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理解有效结合,并在真实情境中加以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即便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也可能在真实交流中表现出语言组织混乱、反应迟缓、文化误读等问题,所以如何创造更多沉浸式、互动性的跨文化实践平台,成为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突破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语言学习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公共日语课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了解中日两国在礼仪、习俗、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其建立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与尊重,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力,比如在讲授日常问候语时,要教会学生“おはよう”“こんにちは”的使用方法,更应解释日本人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敬语的规则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日语语言技能更能理解并有效应对实际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误解,只有真正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体系,才能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丰富课程内容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内容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公共日语课程中,应注重在现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与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立体地认识日本文化背景,比如可以在教材中引入关于日本节庆、饮食文化、传统艺术(如茶道、和服)、职场礼仪等内容,并结合具体情境讲解这些文化因素在实际交流中的体现,此外还可以融入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如日本的环保政策、少子老龄化现象、动漫产业的国际影响等,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延伸至文化观察和社会思考,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沟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传统讲授式教学与互动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日本文化主题开展资料搜集、讨论分析和成果展示,促进团队协作与信息共享;也可以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在设定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如商务拜访、机场接机、节日庆祝)进行语言实践,体验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挑战;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在线视频、语音识别软件等手段,打造沉浸式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环境,比如借助网络资源观看日本原声影视片段,鼓励学生模仿语音语调、解读文化隐喻,从而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深度,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交际环境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完善评估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公共日语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语法、词汇、听力等语言知识考核外,还应建立多元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口语测试、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评估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畅性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项目汇报等合作型任务,考察学生在团队协作、观点表达、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此外教师应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功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其学习成效与存在问题,帮助其明确改进方向;也可阶段性总结和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持续进步,构建涵盖语言能力、文化理解、沟通技巧等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也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实践依据。

结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困境及突破路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估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共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公共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关注中日文化交流的新动态和新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凤娟.在公共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1):3.DOI:CNKI:SUN:JZYK.0.2007-01-030.

[2] 刘凤娟,LiuFengjuan.在公共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1):94-96.DOI:10.3969/j.issn.1674-0416.2007.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