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倾听习惯的路径探究

作者

付湘梅

岳阳市岳阳楼区东升小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从教经历,根据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行为举止,围绕如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提出了切实、具体、可操作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倾听习惯;路径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一项新的重要能力目标,即“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教学实践意义。小学阶段在儿童生命全程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位置和发展特点,小学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决定其基础性具有特定内涵。孩子在校期间的倾听,不仅需要理解教师和同学讲话的内容,更需要根据教师的指令要求做出正确反应。

根据笔者多年的从教经历,孩子们的倾听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到教师的指令,或者虽然注意到了教师的指令,但很快忘记,尤其是面对较为复杂的指令时,只能依靠教师的反复强调或依赖看看其他同学的动作,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第二,数学课堂上孩子们争先踊跃表达,语言表达欲望强烈,但完全无心听取他人的发言,有的孩子则“闹中取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思早已跑到九霄云外,所谓活跃的课堂并没有形成学习的合力,原本是气氛活跃、积极发言的课堂因为孩子们倾听不够而效果不佳。

究其因,有的孩子是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自控力不够,需要家校合力,成人以身示范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是情绪波动、睡眠不好、身体疾病甚至是伴随多动症,导致集中注意力困难;有的孩子是因为太缺乏关注,在家里没有父母听自己的心声,于是在学校会想尽办法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究。

1 转变观念,做个耐心的倾听者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说:“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事实上,真正引领儿童自我建构、生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在于教师的说教和传授,而在于师生的平等对话、沟通交流。教师首先要放下身段,学会做个倾听者。当某位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示意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要求学生们在听完后各自谈谈看法。在这过程中,不要随意插话,多与发言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并适时点头表示肯定或赞许,真正让学生感觉你在很用心地倾听。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面对学生不完善的想法也要表示尊重,特别是当学生还没有组织好语言,或逻辑性不够强时,不要挑剔批评。第三,教师在倾听时还要有耐心,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过早地进行评价。适当的延迟评价,可能会看到学生更为精彩的表现。

2 推行改革,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挑战性。因此要根据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办法创设情境,贴近生活,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场景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们搜集、整理并记录相关的资料,看一看谁了解的知识最多。孩子们汇报交流时踊跃发言,不仅了解到年、月、天的关联数目,甚至还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的公转、自转。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源于这个数学活动贴近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3 明确要求,提升倾听的能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逐步加以细心训练,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强的规程。本人在教学中给孩子们定了“倾听要五心”的要求:一是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是耐心,不随便插嘴。如果对同学的发言有疑问,要等同学说完了再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细心,听出关键,听出细节;四是虚心,当其他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有虚心求学的精神;五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做到“说”“听”“思”并重。例如,教完《平面图形面积》,本人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课堂汇报时,不同的小组出现了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逐一推导;有的组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对比整理。就是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组员之间必须倾听,明确自己的任务,相互讨论,总结人将本小组的想法观点进行整理,最终呈现给大家。组与组之间又必须倾听,加以对比辨析,从而做到了你启发我,我启发你,孩子们也慢慢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教学效果很好。在小学这样的基础阶段,合作比起竞争更让学生感到轻松与安全。在分工合作、尊重差异的氛围里,学生能感觉到无论自己成绩是否是最好的,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

4 提供反馈,优化倾听效果

针对学生们的发言,教师需要给出切合情境的反馈。反馈的主要功能不是评判学生回答的对错优劣,而是帮助学生反思正确答案的路径或错误答案的原因,帮助学生正确地深入地思考。首先,反馈需与学生的回答具有一致性,教师肯定、欣赏、评价的分寸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相一致,与学生回答问题的努力相一致,与学生个性相一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的反馈要做到量体裁衣,且适时及时。其次,反馈是具体的和明确的。在内容上要明确,在某知识点上予以肯定或赞许,在某知识点上质疑、纠正或需要再探讨,都应越具体越好。此外,反馈是真诚的和真实的。只要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认真地做出回答,教师都应该抱持肯定态度,但是忌用不切实际的表扬、夸张的赞赏。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多一些尝试,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分层次的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参考文献:

[1] 姜勇,和震.“注视”与“倾听”对当代两种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

[2] 徐凌云.论倾听是新课程中教师人际交往的新技能[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9).

[3] 刘瑞东.倾听: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06).

[4] 白颖颖.课堂教学中的倾听缺失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12).

作者简介:付湘梅(1979.10),女,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