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作者

闫敏

陕西地矿综合地质大队有限公司 陕西渭南 714000 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领域的广泛应用,无人机影像已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探讨了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地质灾害的快速评估、灾害类型识别、灾害影响范围界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无人机影像在不同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实际效果及其优势。同时,本文还对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处理技术、图像分辨率对调查精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灾害类型的影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地质灾害,应用评估,灾害监测,遥感技术

引言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之一,诸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而且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大多依赖人工地面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灾后难以全面、快速、准确地收集灾害信息。近年来,无人机影像技术由于其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特点,逐渐成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无人机能够从空中获取高清影像,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尤其适用于灾后调查和难以进入的区域,能够提供及时、全面的灾害评估数据。然而,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以提高灾害调查的精度和效率,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无人机影像的应用范围、数据处理技术、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实际效果,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灾害的监测、评估与分析等方面。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影设备,可以在灾后第一时间获取灾区的影像资料,尤其是在交通、通信中断等情况下,能够为灾后救援提供宝贵的信息。在滑坡、崩塌等灾害的调查中,无人机可以通过获取不同视角的影像,清晰地展示灾区的地形变化、滑坡体积等信息,进而为灾害的进一步评估和处置提供数据支持。无人机影像还能够快速识别灾区的地质特征及影响范围,为灾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泥石流灾害中,无人机影像通过对山体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泥石流发生区域,进而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帮助。此外,结合无人机影像的多种技术手段,如热成像、激光雷达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灾害调查的精准度。

二、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处理技术

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处理是其应用效果评估中的关键环节。获取的无人机影像通常需要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影像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影像匹配、影像拼接、三维建模等步骤。首先,预处理阶段包括对图像进行噪声去除、色差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影像质量。然后,影像匹配与拼接阶段,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将多张影像拼接为完整的地形图或三维模型,确保高精度的空间数据。三维建模技术在灾后评估中尤为重要,能够通过无人机影像生成灾区的三维模型,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准确地评估灾害发生后的地形变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图像分类与物体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为灾害类型的识别与分析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处理方法。

三、无人机影像在不同类型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效果

无人机影像在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中应用效果显著。在滑坡灾害中,无人机能够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准确勾画出滑坡发生前后的地形差异,量化滑坡体积,进而为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在崩塌灾害的调查中,无人机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崩塌后的岩体状况和影响范围,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数据支持。在泥石流灾害的调查中,结合无人机影像和地形分析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泥石流的起源区域、流动路径和淤积区域,从而为未来的防范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无人机影像还在地震灾害、火山喷发等灾害的调查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获取灾区的影像,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第一手资料,为灾后应急响应和资源调配提供有力支撑。

四、无人机影像数据的精度与效果评估

无人机影像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地质灾害调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是影响调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像的精度主要受飞行高度、影像分辨率、传感器性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实践中,飞行高度的选择对影像分辨率有显著影响。较低的飞行高度能够有效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使得细节更加清晰,从而在灾害的评估过程中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然而,低飞行高度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下,飞行安全性会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在确保数据精度的同时,合理平衡飞行安全与数据质量。例如,在山区或险要地带进行灾后调查时,选择较高的飞行高度可以避免飞行过程中的风险,但会降低影像的细节清晰度。为此,飞行高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灾害类型、地理环境以及应急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另外,影像分辨率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灾害调查的精度。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地质灾害的细节,包括滑坡的边界、崩塌区域的大小、泥石流的冲击路径等,帮助专家更好地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无人机影像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直观的视角,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在使用无人机影像数据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至关重要,高清成像传感器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和准确的影像数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传感器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在泥石流灾害的调查中,使用光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帮助识别热能异常和流动路径,而在滑坡和崩塌的调查中,则更侧重于高清成像传感器的高分辨率能力。因而,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调查需求来优化配置。

在效果评估方面,通过对比无人机影像数据与传统地面调查数据,可以有效验证无人机影像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利用无人机进行灾害调查时,影像数据的实时性和覆盖范围较广,但仍存在一些数据处理和误差的问题。因此,通过与传统调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对,不仅可以校验无人机影像的准确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可靠性。

五、结语

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为灾后评估、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相比,无人机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快速、精准地获取灾区的影像数据,为灾害的规模评估、影响范围界定及灾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无人机影像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灾害调查的速度,还能为灾区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使得灾害的评估和应急响应工作变得更加及时和精准。通过无人机影像技术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灾害的快速调查、评估与预测工作将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在一些难以到达的区域,传统方法难以获取的数据能够通过无人机影像迅速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云贺,王良,李莉.多源遥感技术在鹤壁市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OL].矿产勘查,1-10[2025-02-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875.TD.20241226.2101.004.html.

[2]覃事河,段斌,周相,等.大渡河金川河段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分析[J].人民长江,2024,55(S2):95-101.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4.S2.017.

[3]郝淼,王雅洁,杨鑫,等.YOLO在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4,(12):121-125.DOI:10.16184/j.cnki.comprg.2024.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