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探讨
高嘉鑫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引言
随着建筑老龄化、荷载标准提高及自然灾害频发,土木工程结构与地基加固需求日益突出。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加固技术在提升结构承载力、抗震性能及地基稳定性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加固方法的原理与效果,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加固技术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对保障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固技术的必要性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固技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应对结构老化、荷载变化及自然灾害等方面。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威胁使用安全。同时,既有建筑可能因功能调整或规范更新而面临荷载需求提高的情况,需通过加固满足新要求。此外,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对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提出更高标准,加固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的防灾能力。老旧城区改造和文化遗产保护也依赖加固技术延长建筑寿命,避免大规模拆除带来的资源浪费。从经济角度看,加固比新建更具成本效益,可减少施工周期和环境影响。因此,加固技术是保障工程安全、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手段,对推动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土木工程中结构与地基问题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问题是影响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材料老化、裂缝扩展、承载力不足以及抗震性能退化等,这些缺陷可能导致建筑变形甚至倒塌,威胁人员安全。地基问题则包括不均匀沉降、土体液化、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及地下水侵蚀等,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软土、膨胀土或地震活跃地区,地基问题更为突出,可能引发建筑倾斜、墙体开裂等严重后果。此外,既有建筑的功能改造或荷载增加也会加剧原有结构和地基的负担,使其无法满足新的使用需求。若忽视这些问题,不仅会增加后期维修成本,还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科学评估结构与地基的现状,并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是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对提升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3.1 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既有建筑由于材料老化、设计标准更新或使用功能改变,常面临承载力不足和抗震性能下降等问题,结构加固技术成为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关键解决方案。增大截面法通过扩大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并增加配筋率,显著提升梁、柱等承重构件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尤其适用于荷载大幅增加的改造项目。外包钢加固技术利用角钢和缀板对混凝土构件形成约束,不仅提高承载力,还能改善结构延性,对提升抗震性能尤为有效。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因其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楼板、墙体等部位的抗裂和抗弯加固,施工过程对建筑正常使用干扰较小。预应力加固通过引入反向应力抵消部分荷载效应,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加固。
3.2 地基加固技术在软弱土层处理中的应用
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和沉降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安全,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换填法将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替换为强度较高的砂石或灰土等材料,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处理。强夯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体产生的冲击波密实土层,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压缩性,特别适用于填土地基处理。注浆加固通过压力注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填充土体孔隙并形成加固体,适用于砂性土或裂隙发育的地层。桩基加固包括静压桩、旋喷桩和树根桩等技术,通过在软弱土层中设置竖向增强体,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现代地基加固技术正结合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质量控制,同时新型环保固化剂的应用也推动着绿色加固技术的发展。
3.3 抗震加固技术在提升建筑抗震性能中的作用
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抗震加固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增设剪力墙或支撑体系可大幅提高建筑整体抗侧刚度,有效抵抗水平地震力。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底部设置铅芯橡胶支座或摩擦摆支座等隔震装置,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增加阻尼来减少地震能量输入。消能减震装置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通过塑性变形或粘滞耗能吸收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安全。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包括增设圈梁、构造柱和拉结筋等措施,确保各构件在地震中协同工作,避免局部破坏导致连续倒塌。抗震加固设计需基于结构动力特性分析,选择适当的加固策略和参数,同时考虑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3.4 桥梁结构加固技术的特殊要求和创新方法
桥梁结构长期承受车辆动荷载和环境侵蚀,其加固需满足更高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体外预应力加固通过在梁体外部布置预应力钢束,有效改善主梁受力状态并抑制裂缝发展,尤其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加固。桥墩加固常采用增大截面、外包钢或碳纤维包裹等方法,提高其抗弯、抗剪和抗震能力。桥面系加固包括钢桥面板更换、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改造等技术,旨在恢复或提升桥面承载力和耐久性。支座更换与加固是确保桥梁正常受力和变形的关键,包括支座垫石改造、增设限位装置等措施。现代桥梁加固技术正结合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加固效果的长期跟踪评估,同时新型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为桥梁加固提供了更多选择。
3.5 地下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地下工程受周围岩土体约束且修复困难,其加固需考虑长期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隧道衬砌加固常用方法包括内衬钢板加固、喷射混凝土补强和注浆堵漏等,旨在恢复结构完整性和防水性能。基坑支护结构加固涉及支撑体系补强、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等技术,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地下结构抗震加固需考虑土 - 结构相互作用,常用措施包括周围土体改良和结构节点加强。地下工程防水堵漏是加固的重要内容,包括注浆止水、防水层修复和排水系统改造等方法。现代地下工程加固技术正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机器人施工和3D 打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加固精度和效率。
结束语
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是应对工程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各类加固方法的适用性与技术要点,强调了科学选型与精细化施工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新材料与智能监测技术的融合,加固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
参考文献
[1] 杜渭辉 , 严辛 , 杜勇 . 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运用路径研究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3,(12):137-139.
[2] 牛中元 .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实践 [J]. 石材 ,2023,(11):47-49.
[3] 许孙杰 . 土木工程地基加固技术浅析 [J]. 四川水泥 ,2022,(04):176-177+180.
[4] 梁进常 . 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J]. 黑龙江科学 ,2022,13(0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