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刘文浩 周泓樱 潘露娜 何昕彦 邓羽芳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引言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变革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的弊端凸显,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互动与实践的课堂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科学教学评价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实验操作、科学思维发展等过程中的表现,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科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科学教师亟需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路径,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完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二)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的出现及其潜在教学价值
在众多教育技术工具中,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凭借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脱颖而出。它通过模拟真实科学实验场景、实时记录学生实验表现、多维度评价学生科学学习成果、搭建家校科学教育沟通桥梁等功能,将课堂管理、多元化教学评价和家校互动有机整合,为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科学学习动态、开展精准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三)选择小学科学教材典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电路”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学生通过观察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能够直观感受生命的神奇,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简介
(一)功能模块概述
在课堂管理方面,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在科学实验课堂上的表现。当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积极参与小组实验讨论、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时,系统会给予相应加分;若出现不遵守实验安全规则、随意破坏实验器材等不良行为,则会被扣分。在教学评价方面,该系统支持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可以从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技术优势以及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方便快捷,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并融入日常科学教学。教师通过课堂管理功能收集的学生实验行为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注意力变化,实现因材施教。多元化教学评价功能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推动科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导入:利用虚拟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的虚拟场景功能,为学生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园虚拟场景,展示不同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全过程,同时配以生动的讲解和轻柔的背景音乐。在系统互动板块发布问题,学生们在互动中积极发表见解,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借助小组实验功能促进科学探究
如在“植物的生长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发放不同的植物种子和种植工具,引导学生制定种植计划,包括选择种植土壤、确定浇水频率等。各小组在种植过程中,利用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的小组讨论功能,实时交流种植经验,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教师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各小组的实验进展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种植结束后,各小组借助系统的成果展示功能。
(三)实践拓展:运用实践任务功能增强科学体验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后,教师利用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发布实践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在家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定期通过系统上传植物生长照片、记录生长日记。教师在系统中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植物生长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和心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增强对生命科学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四)精准评价:利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成长
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的评价功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实验操作规范性、实践任务完成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当学生在实验中提出新颖的实验设计思路、积极帮助小组解决问题时,教师在系统中附上鼓励性评语,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提升计划。
四、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显著提升
引入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后,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发生明显转变。以往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存在参与度不高、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在情境导入环节,虚拟场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小组实验和实践拓展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通过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实验学习动态,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发现学生在某个实验环节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再次展示实验操作视频,或进行线上答疑解惑;若学生对某一科学知识点兴趣浓厚,教师则推送相关拓展资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促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系统的个性化教学功能,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评价。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优势领域获得更多鼓励和发展机会,在薄弱环节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与指导。
五、结语
场景化科学课堂管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帮助教师优化科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促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科学成长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世铭.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培养的融合策略[C]//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洪洞县飞虹小学;,2025:49-50.
[2]郝彦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N].山西科技报,2025-05-19(A15).
[3]刘蓉.以游戏促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19):188-189.
[4]李波.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科学课程设计新思路[N].科学导报,2025-05-26(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