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提质增效”路径分析
靳开艳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兰州市第七十八中学)东城分校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梳理,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路径,助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效率的优化,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部,2021)。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初中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不仅关系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然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探究并加以解决。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用法等知识点,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例如,在一些语法课上,教师可能会花费整节课时间讲解某一语法结构的定义、构成和用法,通过大量例句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李华,2020)。
(二)教学内容碎片化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与深入挖掘,导致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教师往往按照教材顺序逐课讲解,没有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晰,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孤立地讲解单词,没有引导学生将新学单词与已学词汇建立联系,也没有结合语境进行运用,使得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王丽,2019)。
(三)教学评价单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学期末评价学生时,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缺乏综合考量(赵刚,2022)。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双减”政策要求与现实教学的矛盾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完成重复性的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与“双减”政策中减少作业量的要求相悖。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充分掌握知识,导致课后学习压力增大,无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这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
由于教学内容碎片化,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与基础较好学生相同的教学进度和方法,会导致他们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困难加剧。
四、“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
1.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英语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例如,在教授有关购物的英语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英语对话练习。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陈丽,2022)。
2.推行项目式学习
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例如,在学习环保主题的英语单元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当地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措施的英语宣传海报,并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周明,2021)。
(二)优化教学内容
1.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例如,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按照主题将单词进行分类,如将与动物、食物、职业等相关的单词分别归类,让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学习单词,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将语法教学与词汇、语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王芳,2019)。
2.拓展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教师还应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入英文歌曲、电影、绘本等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在教授有关友谊的英语文章时,可以播放英文歌曲《You've Got a Friend in Me》,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友谊的美好,同时学习相关的英语表达。这些拓展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刚,2020)。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实施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应涵盖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课堂表现方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作业评价不仅看完成的对错,还要评价作业的完成过程、创新性等。例如,对于学生的英语作文,教师可以从语法正确性、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李华,2021)。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习日志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定期让学生写学习日志,记录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收获、困惑和反思,教师通过阅读学习日志,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刘静,2022)。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加强培训与学习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如教学方法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英语学科知识培训等。通过培训,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例如,参加基于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优化课堂教学(张悦,2021)。
2.开展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改进教学。例如,针对本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郑红,2019)。
五、结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实现“提质增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评价单一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一系列有效路径。这些路径的实施,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支持与保障,共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优化。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如何将“提质增效”的路径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以及如何在不同教学环境下有效实施这些路径,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