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在评价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徐嘉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208名大学生,对学生开展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学生处于艾滋病的易感阶段,但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知识的了解不足,使得其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较差,利用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预防意识,值得重视。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症状以免疫系统病变为主,在中晚期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的风险性显著提高,对其生命有较大的威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血液、性接触、母婴为主,其中性接触是最为常见、传播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1]。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其接触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较高。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简单,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使得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意识不足,甚至于一些大学生已经患病但不自知。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受到重视程度、社会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本文对所选大学生开展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24年1-12月208名大学生,对学生开展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男104名,女104名,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4.52±1.27)岁,学习时间1~4年,平均学习时间(3.28±0.32)年。学生均了解实验相关内容后签署同意书配合实验,无中途脱落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16份,回收416份,回收率100%,学生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康信念模式下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邀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中心的专家、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在确认教育方案后,由学生志愿者作为宣传员进行宣传,并采取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传录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进行主题活动教学,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宣教评价: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易感性、严重性、预防行为效益、预防行为障碍认知4个内容,共22个条目,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满意程度进行评价,采取自制量表评分,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越高。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208*100%。非常满意: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评分85分及以上;满意:学生的评分60-84分;不满意:学生的评分59分及以下。对比两组健康教育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7.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x±s)表示,并分别进行2和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2两组健康教育评分对比
干预后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见表3。
3 讨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意识相对较差,主要与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但对性知识、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有关。虽然高校比较重视对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教,但传统的健康教学的效果较差,与社会接受程度低,大学生参与度较低有关。为提高艾滋病的健康宣教效果,开展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易感性、严重性、预防行为效益、行为障碍认知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避免其对艾滋病过于恐慌,提高社会的接受程度[2]。同时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使其可以充分认识到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性,使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艾滋病的预防。尤其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吸毒、纹身等行为的讲解,使学生在充分重视艾滋病预防的同时,正确的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除预防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教学,指导学生保护自身隐私的同时,对自己是否存在艾滋病感染进行检查,以此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与理解,不断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
实验表明,干预后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说明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信念模式下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发现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可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评分,使其科学的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升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意识,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秦冉,郭欣.以同伴教育为主的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09):831-834.
[2]胡彦,范吉祥.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及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4,23(03):4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