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陈丽

中卫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做好写作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方面切实有效优化,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评”一体化意识,从而为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要明确语文写作教学方面的要求,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环节要有“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在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这三者的融会贯通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如何查漏补缺,不断优化和完善自我,提升思维高度,强化写作能力。从而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现状

1.1追求目标和学习目标出现错位情况

某些教师在写作教学推进环节,往往在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设定方面不够一致,存在脱节的情况。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只结合教材单元要求设定教学目标,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对学习目标进行有效匹配和细化分解。由此导致在错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相对应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写倡议书这篇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强调格式正确和内容具体等,但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拆分。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并没有首先对倡议书的基本格式进行掌握;中等学生也没有强化自身的语言积累和写作能力;优秀学生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倡议书的创新。所以在教学和学习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导致整体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无法高质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1.2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存在分离情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写作技巧的灌输和讲解,如对于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和段落衔接方式进行讲解。但在评价环节不够及时融入,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在评价时往往只是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开展,以教师的书面评语为主,评语相对比较笼统模糊,如“中心明确”或“语句通顺”等,并没有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或亮点、问题或漏洞。例如:在引导学生练习环境描写烘托心情的写作技巧时,教师并没有在课堂练笔的全过程中进行精准指导。学生在练笔完成之后才进行评价,存在整体教学和评价过程未能实现充分整合,导致教学和评价都缺乏针对性。

1.3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比较单一

在评价环节,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单一评价,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并没有高度重视,评价的主体欠缺,所以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切实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无法系统推进。另外,在评价标准方面也没有充分优化,未能体现分层原则。对于写作中的创意构思、逻辑思维、情感表达、语言流畅度等相关内容,都未能匹配相对应的精准评价标准和使用指标,所以导致学生的写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2.1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环节,要想确保“教—学—评”一体化协同推进,需要在教学目标方面有效明确,确保教学和评价目标能够保持一致,形成相对应的协同目标体系,从而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写作品梗概习作教学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明确,把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在学生表现方面,要确保学生掌握关键信息,对故事脉络进行梳理,概括语言要简洁。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并匹配学习标准,才能体现出协同效果。在学习目标方面,要确保基础层学生可以对主要人物进行筛选,并写出简单概括;提高层学生要结合情节来梳理顺序,并写出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梗概;在拓展层的学习目标设定方面,要以上两层为基础,进一步提炼作品的主旨,然后写出具备思想性和完整性的概括。同时,在评价目标方面也要对不同维度进行有效确立,如信息筛选要足够精准、情节梳理要逻辑性强、语言概括要简洁、主旨提炼要深刻。在对应教学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使每一个维度的评价目标都体现出可信度和有效性。

2.2充分融合过程,形成全过程协同推进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推进中,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方面有机结合,形成融合过程,然后在整体操作环节落实相关评价标准。例如:在写观察日记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前预习环节,要布置相应的观察家中植物并记录三个特点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交简短的记录。让学生的课前可以实现高效预习,然后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过程中要评价其观察能力,并明确可能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到按顺序描写,使用比喻拟人手法突出特点等技巧,让学生在观察相关片段并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得到正确指引,高效写作。教师在评价环节要体现出针对性和细节性。在巩固环节,也要让学生在写完完整的观察日记之后,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自身学习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在评价环节要体现出指引性和鼓励性,让学生在高效写作的基础上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体现协同效应

教师在评价环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相评价,然后也融入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相关内容,在多元评价主体得到构建、形成协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正确指引。例如:在学生的评价环节可以提供相应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意识、写作效果、写作反思进行有效评价,从格式正确、内容真实、语言得体等维度进行评价和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查漏补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写作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评价实现优化完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想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意识。在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协同推进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激发,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雨桐. 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8): 45 - 47.

[2] 张思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写作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23(25): 38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