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靳晓毅
130302199105252239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攀升。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乎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塑造有着深远影响。尽管建筑行业在技术与管理方面持续进步,但施工质量通病依然普遍存在,如混凝土裂缝、墙体渗漏、屋面漏水、钢筋锈蚀等。这些通病不仅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缩短了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增加维修成本。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类型
1.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1.1.1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裂缝类型多样,包括温度裂缝、收缩裂缝、荷载裂缝等。温度裂缝多因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过大,导致混凝土内部膨胀与外部收缩不同步而形成。收缩裂缝则主要源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散失,体积收缩,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荷载裂缝是由于结构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承载能力,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裂缝的存在会削弱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建筑物的防水、防渗性能,加速钢筋锈蚀,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1.1.2 混凝土蜂窝麻面
混凝土蜂窝麻面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孔洞和麻点,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能及时排出,或模板表面不光滑、脱模剂涂刷不均匀,导致混凝土与模板粘结不良。蜂窝麻面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削弱结构的耐久性。
1.2 防水工程质量通病
1.2.1 屋面渗漏
屋面渗漏是建筑工程中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屋面坡度设置不合理、细部节点处理不当、防水层施工质量差等。屋面渗漏会导致室内天花板受潮、发霉,影响室内美观和居住环境,严重时还会损坏室内装修和电气设备。
1.2.2 卫生间渗漏
卫生间渗漏也是常见的防水工程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卫生间地面、墙面出现渗水现象。卫生间渗漏的原因主要有防水施工不规范、管道与楼板交接处密封不严、防水层被破坏等。卫生间渗漏不仅会影响相邻房间的使用,还可能导致楼下住户的天花板、墙面受潮损坏,引发邻里纠纷。
1.3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1.3.1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钢筋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筋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截面积减小,强度降低,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减弱,从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1.3.2 钢筋间距偏差
钢筋间距偏差是指钢筋在绑扎或安装过程中,实际间距与设计间距不符。钢筋间距过大,会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钢筋间距过小,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钢筋间距偏差的原因主要有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等。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1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2.1.1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建筑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讲解施工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鼓励施工人员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素养。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减少因技术失误导致的质量通病。
2.1.2 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开展质量讲座、观看质量事故案例视频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心。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施工质量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违反质量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将质量与个人利益挂钩,促使施工人员自觉重视质量,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2.2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2.2.1 规范材料采购流程
建筑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在采购材料前,要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考察,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签订采购合同时,要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验收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条款,从源头上保证材料质量。
2.2.2 加强材料检验与存储管理
对进场的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检测等,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建立材料检验台账,详细记录材料的检验情况。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出场,严禁用于工程中。加强材料的存储管理,根据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存储措施,如防潮、防雨、防晒等,防止材料变质损坏。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材料使用正确。
2.3 优化施工工艺与流程
2.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前,建筑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图纸进行详细会审,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质量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要求和操作要点。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2 规范施工操作流程
建立健全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对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砌体工程、防水工程等关键工序,要实行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推行标准化施工,制定统一的施工标准和工艺要求,提高施工的规范化水平。
2.4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施工阶段和施工班组,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建立质量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其治理成效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因此,为解决建筑施工质量通病问题,施工单位应强化人员培训管理、严格材料质量管控、优化施工工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多个层面,旨在构建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要素保障” 的质量治理模式,从而减少质量缺陷、降低维修成本,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青虎 . 浅谈建筑质量通病与防治 [J]. 居业 ,2023,(12):44-46.
[2] 杨宁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