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方法
潘雪
身份证号码:371323198401034060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电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使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复杂。本文就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方法进行研究,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电力管理;智能传感器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与复杂的技术要求,因此,科学的工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成本、确保安全,成为了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1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现状
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例如: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途差异,存在线路交缠、混杂的现象,容易出现线路破损、老化等现象。设施设备存在安全缺陷,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设备主要有电焊机、潜水泵、手枪电钻等移动式和便携式电动工具,这些工具经常会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或者自身安全设计不过关产生临时用电安全问题,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要求配备漏电保护器,或者所选择的保护器技术参数达不到稳定性要求,导致保护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有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存在乱拉乱接现场电线的问题。有的工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例如:接送电环节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安全确认,产生了误送电的问题;操作人员缺乏对各类设施设备使用规范的了解;接线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接零与接地保护的接线要求开展有关操作;地下或高空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没有进行现场确认,不能保证用电安全。
2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方法
2.1建立科学的临时用电设施检查保养机制
施工单位需高度重视用电设施的检查、维修与养护工作。在临时用电过程中,针对临时用电系统及相关设施,应构建专门的检查保养机制,并积极开展维修养护活动,以避免用电设备出现故障,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平稳推进。(1)施工单位应组建专门的临时用电系统管控团队,建立针对性的防范机制,定期对临时用电系统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问题,及时消除风险安全隐患。(2)针对临时用电设施检查保养机制要细化检查内容,确保检查和保养工作的有效性,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
2.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需求预测与调度
通过对历史电力使用数据的深入分析,施工现场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力需求,从而进行更精确的电力调度,避免了传统方式下的低效和浪费。施工现场的电力需求往往随着不同工序的进行而发生波动,例如在设备使用高峰期,电力需求会急剧增加,而在工人休息或非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则会显著下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需求预测需要对施工现场电力使用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持续跟踪,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识别出不同时间段内的用电规律,且能够为未来的电力需求变化提供准确预测。例如,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识别出不同时间段内的用电规律,并根据天气、施工进度、季节变化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调度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电力负荷的优化分配。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有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施工,每个区域的用电需求不同。基于大数据分析,电力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实时负荷需求进行调度,从而避免某些区域电力过载而其他区域闲置的情况。电力调度系统能够动态调整施工现场的电力供应,避免过度供电或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
2.3资源配置与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资源配置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方面,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分配,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是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对施工队伍的招聘、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地组织施工队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根据项目进度及任务要求,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人员等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各岗位各司其职。另外,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增强其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心理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交流与反馈,提高团队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排班和轮班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避免人员疲劳,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材料与设备管理同样是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环节。在电力工程中,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和合理使用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材料与设备管理体系,包括采购、储存、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在材料管理方面,应根据施工计划的需求,提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储备,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因材料短缺而导致进度延误。同时,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需确保所用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并在进场时进行严格检验。在设备管理方面,项目经理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施工停滞。此外,合理的设备调度也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通过对设备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项目经理可以有效调配设备,避免闲置和浪费,确保各项施工任务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2.4验收及试验
电缆敷设完成并制作好中间、终端接头后,应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及相序检查(暨:绝缘电阻,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在各项试验时,在被测电流的另一端挂警告牌并留人值守以防触电。试验工作应由专职试验班工作人员进行并做好试验记录,出具试验报告。变压器安装完成后,也必须进行电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要求,并符合DL/T5161.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3部分: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质量检验》的表10.1的规定执行。整个系统全部完成并进行单机试运转调试后,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组织各单位进行竣工预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电力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竣工验收。
2.5建筑设备能效协同管理
电力监控与需求预测外,建筑设备能效协同管理也是提升施工现场电力管理效率的关键。施工现场的空调、电梯等设备能耗占据重要比例。在空调系统启动时,可适当降低其他设备的电力负载,以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通过集成各设备的能效管理系统,实现设备间的联动与协同,能够根据实际能耗状况优化设备运行策略,这种系统化的能源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现场的能效,还能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保证施工进度与人员的工作效率。
结语
通过引入这些先进技术,施工现场能够实现电力需求的精确预测与动态调度,提升设备能效协同管理水平,以及实现电力消耗的动态优化。这些优化方法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还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施工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深入推广,建筑施工现场的电力管理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与可持续化,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杜思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20(12): 172+174.
[2]蔡永生,刘清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8):92-94.
[3]熊亚峰.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质量管控要点与安全风险辨识方法[J].居舍,2023(3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