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社区治理视域下政府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优化研究

作者

孙岩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政府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对于提升社区凝聚力、增强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活动参与度低、资源配置不均、文化供给与需求脱节等。本文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分析当前机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更高效参与和资源配置。研究表明,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应着重从提升参与感、强化文化服务供给和创新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社区治理;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优化;文化供给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互动、提升民众幸福感。然而,当前许多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存在参与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足、群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因此,探索如何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二、当前政府主导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的现状

2.1参与机制的基本框架与现状

在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参与机制通常包括政府的组织、文化活动的策划、资源的调配以及群众的参与等方面。现阶段,大多数地方政府通过定期组织文化活动、节庆庆典等形式来促进群众参与。尽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整体来看,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参与的群众往往集中在特定群体中,其他群体如青年人、老年人和少数民族的参与度较低,导致文化活动的覆盖面有限,无法充分实现文化的普及与共享。

2.2群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群众的兴趣不高。其次,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官僚化,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吸引力下降。另外,活动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群众并未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导致错过参与机会。最后,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会相对较少。

2.3资源配置与文化活动的匹配问题

当前政府在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配置上存在一些不匹配的现象。比如,部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力量来组织活动,而忽视了群众文化需求的差异性。此外,很多文化活动过于注重传统形式的延续,忽略了当代文化形式和年轻人兴趣的融合,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制约了文化活动的持续发展。

三、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优化的理论基础

3.1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活动的推动作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社会资本可以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进而提升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政府应通过加强社区凝聚力,构建有效的社会资本网络,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动力。

3.2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具有公平性、可及性和高效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公共服务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公平分配上,还体现在活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上。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需要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升活动的普适性和全民参与性。

3.3激励机制理论

激励机制理论提出,通过合理的激励手段可以激发个体的参与积极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动力,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较少参与的群体。政府应探索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多种形式,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四、优化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的对策建议

4.1提高群众参与感,激发群众自主参与动力

为了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政府应通过强化群众的参与感来激发其自主参与的动力。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增强群众对文化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的参与度。传统上,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常常由政府部门全权决策,群众的意见和需求较少得到反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布问卷调查、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使活动设计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此举不仅能增强群众对活动的认同感,还能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群众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让群众从文化活动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从而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文化活动委员会,吸纳本地居民作为成员,共同商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实施细节,这样可以提升群众对活动的主人翁意识。

4.2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是优化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的重要一步。当前,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如文艺汇演、节庆庆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对于不同群体的吸引力有限,尤其是年轻人和某些特殊群体的兴趣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因此,政府在组织文化活动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内容。例如,可以针对年轻人设计更具互动性和现代感的文化活动,如电竞比赛、潮流音乐节等;对于老年人群体,则可以组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民间舞蹈等。此外,考虑到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政府还应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文化活动的呈现形式。例如,举办线上展览、直播文化活动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无法现场参与的群众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其中。

4.3强化宣传与信息透明度,确保广泛覆盖

加强宣传与信息透明度,确保文化活动的信息能够覆盖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是提升群众参与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宣传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即将举行的文化活动,还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政府应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渠道宣传。例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渠道向广大群众发布活动信息,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将活动信息更加精准地传递给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的群体。此外,政府还应在信息发布时注意细节的透明性,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名方式、注意事项等,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群众的参与障碍。为了更好地覆盖到社会的各个群体,尤其是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政府还应联合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等进行地面宣传,确保活动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潜在的参与者。

五、结论

通过对当前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着参与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从社会资本、公共服务和激励机制等理论出发,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群众参与感、丰富活动形式、强化宣传和信息透明度等。通过这些改进,可以激发更多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更好的社区治理。

参考文献

[1]何荣山,李婧煜.共同体视域下“五社联动”构建韧性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06):286-300.

[2]张丽娜,谢新水.风险视域下如何建设韧性社区治理共同体:目标、路径与任务——基于政治—价值—技术三维驱动的分析[J].学习论坛,2024, (05):59-67.

[3]柳菲,余春莲,胡丽.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实践研究[J].经济师,2024,(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