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发展措施
丁璐璐
江苏国衡中测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本文针对村庄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旨在提升村庄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发展、村庄规划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村庄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然而,当前村庄发展面临着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村庄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村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村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村庄空间布局混乱、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村庄规划滞后严重制约了村庄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村庄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村庄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村庄经济缺乏活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部分村庄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村庄的生产生活,也对村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发展措施
2.1 完善村庄规划体系
村庄规划体系应涵盖全方位的内容,从生态保护修复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耕地保护到产业发展,从基本公共服务到村民住房布局,都应纳入规划考量。这需要规划者深入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村庄的现状和潜力,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例如,村庄规划应结合生态红线划定,合理安排生态空间,保护和恢复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系统,同时,确保农田保护和农业发展空间的合理布局,推动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村庄规划体系的构建需要强化社区参与。村民是村庄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规划成功实施的基石。规划过程应尊重村民的意愿,通过村民会议、问卷调查、公开听证等方式,确保村民参与到规划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同时,村庄规划应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以确保规划落地。村庄规划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各级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村庄规划,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建立村庄规划师制度,让专业人员驻点服务,将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引入乡村。同时,加强村庄规划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确保规划的质量和效果。村庄规划体系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县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规划的执行情况,对规划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应加强督察,严防违反规划的行为。同时,鼓励村民参与监督,设立村规民约,将规划内容纳入其中,让村民成为规划实施的监督者和受益者。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是打破村庄发展瓶颈的重要环节。村庄应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改善与外界的连接,缩短与市场的距离,为农产品销售和吸引外来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公共交通服务的拓展也是提升村民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如开通乡村公交、优化运输线路等,使得村民能够便捷地前往城市获取服务和就业机会。通信设施的升级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通过扩大宽带覆盖、提升网络速度,村庄可以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在线医疗等新型服务提供平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信息化工具也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能源设施的现代化对乡村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既有助于环境保护,也能降低村民生活成本。同时,提升供电稳定性,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需求,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保障。在供水和排水设施方面,村庄规划应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设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完善排水设施,减少洪涝灾害风险,保障村民生活安全。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也是提高村庄卫生水平,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完善对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改善教学设施,吸引优秀师资,保障村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同时,引入或升级医疗设施,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村民健康水平,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2.3 推动产业发展
挖掘与保护特色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传统技艺,这些资源是村庄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村庄规划应识别并评估这些特色资源,制定出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策略,避免资源的盲目开发和破坏。例如,对于具有旅游资源的村庄,可以规划打造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对于具有农特产品资源的村庄,可以引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甚至电商平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广农业现代化与循环农业是提升农业产值的有效途径。村庄规划应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农业生态环保,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让农业不再仅仅是生产粮食,而是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乡村手工艺与文化产业是丰富村庄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村庄规划应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通过举办工艺节、艺术市集等活动,推广村庄文化,吸引游客,带动销售。此外,挖掘与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村落等,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2.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村庄规划应依据生态红线划定结果,明确生态空间的保护范围,确保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包括保护村庄内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如山体、水系、田园风光等。通过科学的布局,尽量保留和恢复村庄原有的地貌和自然形态,使乡村的自然风光得以保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清新的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村庄规划应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要任务,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区域,防止过度开发。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推广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制定土地整治方案,修复因不合理开发而退化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村庄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生态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和绿色墙面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设计村庄排水系统,降低洪涝风险,同时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村庄规划应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村庄规划还应注重历史文化与生态的融合,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使其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通过设立保护性开发的策略,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在实施村庄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村庄规划应强调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通过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村庄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村庄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应继续关注村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调整措施,确保村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春艳,宋扬,高雄.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5):55-57.
[2]刘晓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130-131.
[3]覃琦玥,蓝虹玮,凌金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产业发展探讨[J].2019(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