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大单元模式下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课中国民间绘画纹样认知教学路径创新
曾洪平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四川宜宾 644400
摘要:在现阶段教育体系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也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教师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多元能力素养的培养,以此更好地契合当前社会对教育领域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若想有效培养学生对民间绘画纹样的认知能力,就需要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构建更为新颖的艺术知识展现形式,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比对和衔接,使学生充分感知民间绘画纹样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纹样绘画学习的过程中收货更多知识。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具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绘画纹样的艺术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入性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小学美术;低年级;民间绘画纹样;欣赏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工作、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养及艺术感知等多能力的责任。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积累中不断沉淀,展现了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特点。传统民间纹样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为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具艺术性的元素,而将民间传统纹样与现代产物相结合,也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审美素养,增强了人们对艺术元素的深入性思考。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开展民间绘画纹样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美术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充分感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具备良好的民族自豪感。
一、优化单元知识导入,展现民间纹样魅力
民间纹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财富,随着近几年中国文化不断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服饰、艺术品等均受到国外艺术家的喜爱,针对民族风格的纹样设计工作具备了史无前例的良好环境。为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化的知识载体进行导入,拓宽学生对民间传统纹样的认知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巧手饰新年”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导入有关新年主题的传统纹样素材。在学生观看这些纹样时,教师可以为其讲解其中所蕴含的背景知识,结合新年历史由来探索这些纹样所蕴含着的哲理。在进行纹样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普及这些纹样的深层次寓意,以此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间纹样艺术的魅力。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历史资料、人物专访等视频,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组织民间纹样实践,提升纹样鉴赏能力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民间传统纹样的绘画、裁剪等活动,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示例,随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纹样创作。
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前,教师可以首先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规划活动主题,明确学习方向,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教师所展示的纹样示例获得相应的成绩。各个小组需要派出一名代表,根据本组的纹样设计内涵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根据该小组设计的作品及讲解环节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获得胜利。这种实践活动设计方式能够充分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在竞争环境下不断对民间纹样艺术知识展开研究,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更能帮助学生在接触大量纹样示例后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在思维意识发展初期,在接触民间纹样艺术的过程中,其往往难以与这种艺术形成产生情感共鸣,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在接受传统民间纹样知识时,对这一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较弱,同时思维发展水平较低,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知识很难使学生了解民间纹样艺术内涵。学生难以感知民间纹样艺术在实际生活在的价值,也就更不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将民间纹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引发学生对民间纹样绘画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花花草草”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衣服上的花草纹样呢?”“同学们能否说出这些纹样代表着哪些植物吗?”等问题,随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自身的专业经验为学生普及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有关植物纹样示例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民间纹样艺术形式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能够帮助学生感知纹样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拓展纹样学习空间
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其良好行为习惯及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很多学生的兴趣喜好也会受到家庭中父母的影响。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将民间绘画纹样欣赏知识传递给家长,为学生家长普及这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学生接触相关元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同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线下展览、主题活动等,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加深对民间纹样艺术的兴趣,同时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工作效率。
简要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民间绘画纹样不仅是一种艺术展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地域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民间绘画纹样大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构建、生活化导入、游戏活动及家校合作等方式,全面增强小学生艺术素养水平,展现新课标背景下“学以致用”的理念内涵,不仅满足了素质教育要求,同时也契合我国美术教育发展新方向,为小学生构建优质的美术学习环境,助力其未来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妮.纹样设计教学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与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02-103.
[2]王晓娇,俞宏伟.民间美术"五步赏析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 2020(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