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与精准作业中的应用实践与挑战

作者

王艳琴

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027300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机械作业存在效率低、资源浪费、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应用于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与精准作业,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机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予农业机械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与精准作业中的应用实践

(一)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中,精准的导航定位是基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实现了农业机械的高精度定位。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差分定位技术,可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同时,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卫星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和优化,有效克服信号遮挡、多路径效应等问题。在实际作业中,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自动行驶,完成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任务,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作业任务规划与决策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条件、作物生长状况等多源信息,制定最优的作业任务规划。例如,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农田作物的生长数据,结合历史产量数据和气象信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预测不同区域的作物需求,从而精准规划施肥、灌溉的时间和用量。此外,强化学习算法可以使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优化决策策略,根据实时环境变化调整作业参数,实现自适应作业。

(三)环境感知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需要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以确保作业安全和精准性。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实现环境感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摄像头,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作物、杂草、障碍物等目标。例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杂草识别算法,可快速区分作物和杂草,为精准除草作业提供依据。此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融合,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三维感知,为农业机械的避障和路径规划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四)典型应用案例

美国某农业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播种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精准播种。该播种机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等参数,并结合卫星图像数据,根据不同地块的条件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和间距。相比传统播种机,智能播种机可提高种子利用率 20% 以上,减少生产成本 15% 左右。我国某企业推出的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集成了北斗导航、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收割过程中,收割机能够自动识别作物成熟度,根据作物密度调整收割速度和割台高度,实现高效、精准收割。同时,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收割机的工作状态和作业进度,大大提高了收割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与精准作业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瓶颈

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光照强度变化、天气条件恶劣、田间道路崎岖等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不足,例如在雨天、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会大幅下降,影响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农业机械在自动驾驶和精准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算法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然而,现有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时往往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限制了其在农业机械中的广泛应用。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农田地理信息、作物生长数据、作业历史数据等。这些数据涉及到农户的生产经营信息和个人隐私,一旦泄露,可能会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和隐私侵犯风险。同时,农业机械的控制系统也面临着网络攻击的威胁,如果黑客入侵控制系统,篡改作业指令,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

(三)成本高昂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需要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器、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复杂的软件系统,导致农业机械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对于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来说,高昂的设备成本使得人工智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面临较大困难。此外,人工智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成本也较高,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成本。

(四)专业人才短缺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需要既懂农业生产又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农业从业者普遍缺乏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农业机械的优势,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与精准作业中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数据安全、成本高昂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创新,提高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实时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建设,保障农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降低设备成本,提高人工智能农业机械的性价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应用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秀霞.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25,(04):54-56.

[2]马志刚.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5,(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