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建设探索

作者

张玉升

赣东学院 江西省抚州市 3440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美育与专业课程进行关联建设,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美育与专业课程关联建设的重要性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能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让其在赏美与创美中陶冶情操。当它与专业课程结合,可打破学科界限:如理工科融入工程美学,让学生兼顾技术与设计美感;医学结合解剖图谱艺术化,使知识更直观。这种融合让学生在学专业时获审美体验,激活情感共鸣,像文学赏析悟人性美、绘画培养空间力,形成“专业+审美”复合模式,助其专业深耕同时,以审美视角看生活,实现人格与能力双重发展。

2.2 培养创新思维

审美活动具创造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专业教学融入美育,能改变学生思维惯性:设计专业用解构主义重构空间,计算机专业将算法与艺术结合。这让学生从多元视角解决问题,如借绘画构图优化产品界面,用音乐节奏提炼数据模型。斯坦福“设计思维”课就是范例,它将美学与工程结合,让学生在需求洞察中融入情感设计,使其不局限知识应用,而以审美触发灵感,重构问题框架,提升创新能力。

2.3 提升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提升需理解其文化与美学内涵。设计专业学包豪斯美学,能懂“形式追随功能”;文学专业分析诗歌韵律,可把握作品内核。美育与专业结合,让学生从“技术操作者”变“文化传承者”:建筑专业借古典园林借景美学融东方意境,服装专业从传统刺绣提取元素。当学生用美学原理解读专业,认知会深化,如医学关注人体力学美、金融分析数据图表视觉逻辑,这增强其专业竞争力,助其以“美学 + 专业”优势在职场脱颖而出。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与专业课程关联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美育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过于侧重专业技能传授的现象,对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种忽视直接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美育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难以形成系统的美育教学体系。同时,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美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素养提升需求,也制约了高校美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3.2 美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和深度的渗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上,未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如学科知识中的美学价值、专业实践中的审美体验等。而美育教师由于对各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了解有限,在教学中难以精准地找到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导致美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效果不佳,无法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的教学目标。

3.3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侧重性,主要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为核心,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等美育相关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这种评价导向使得学生和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普遍将美育视为非核心课程。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美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教师在推进美育与专业课程关联建设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方向,严重阻碍了高校美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四、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与专业课程关联建设的策略

4.1 提高对美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需从思想层面深刻认知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把美育全面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大对美育的资源投入,着重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等方式提升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改善美育教学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如完善艺术场馆设施、丰富美育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打造优质的美育学习环境,让美育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

4.2 加强美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4.2.1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美育元素

专业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内容,精准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学原理、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比如在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领略机械产品的造型美与结构美,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感受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文学专业里,通过剖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使专业课程成为美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4.2.2 开展跨学科教学

积极鼓励美育教师与专业教师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跨学科教学活动。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如书法、国画、戏曲、扎蜡染、剪纸、刺绣、丝网花等,学生得以深入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美育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内容时自然接受美育熏陶,同时在美育课程中能结合专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知识理解与应用效果,实现美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

4.2.3 举办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可依据不同专业特点,策划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美育与专业实践深度结合。设计专业要举办和参加设计类大赛,让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运用美学原理,提升设计水平与审美能力;艺术表演类专业组织文艺演出,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艺术之美,增强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美育的理解与运用。

4.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需将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美育学习效果全面纳入评价范围。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考核专业知识与技能外,重点关注学生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可通过学生作品、实践表现、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美育学习,推动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确保美育工作取得实效。

五、结论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美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洋,高传友.美育融入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实践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7(5):98-103.

[2]韦拴喜.会通与融合: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的互补共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8-13.

[3]李吉品,包崇庆.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构建的着力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0-22(7).

[4]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0(9):47-50.

[5]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69-74.

▲2024 年校级美育类教学实践项目《美育浸润•手工花艺体验实践基地》,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