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危丽华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364300
摘要:研究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旨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和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本文系统梳理了PBL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及挑战应对。研究表明,PBL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和鼓励小组合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评价体系也需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性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改革;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实践;空间想象力;合作学习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薄弱、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但传统教学模式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研究旨在探究PBL如何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空间想象力与综合素养,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育人目标。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基础
1教学理论概述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简称PBL)理论是一种重视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的教育理念。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向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理论上,问题导向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问题的解决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2传统教学的不足与PBL的适配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PBL的潜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PBL在现代教育中的适配性。传统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往往通过反复练习和公式记忆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导致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PBL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PBL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用最少的材料铺设教室的地板?”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几何知识、测量技能以及逻辑推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能巩固所学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PBL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和验证结果,学生逐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向教学策略
1课堂环境的营造
1.1鼓励发问的氛围
鼓励发问的氛围是问题导向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氛围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不论是关于问题本身的细节,还是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发问时间”或实施“无错问题”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认真倾听各类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价值和乐趣。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更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1.2创设情境与真实问题
创设情境与真实问题是加强问题导向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策略。通过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感受到其实际意义。例如,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数学的问题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看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挑战性,以促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探讨和协作。
2教学案例分析
2.1案例一:利用故事引入数学问题
在某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数学问题。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准备参加比赛,需要为朋友们准备足够的胡萝卜。教师在故事中设置了一系列与胡萝卜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每只兔子需要多少根胡萝卜,若有10只兔子,胡萝卜总数应该是多少等。这种故事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参与讨论,提出问题。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不仅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用途,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他们不仅能够快速找到答案,还能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案例展示了故事作为引入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2案例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在另一个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组提供一个复杂的应用题,比如:“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运动会时需要准备多少个奖牌,如果前三名可以获奖,同时还有参与奖需要发放给每位学生。”每组需要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相互贡献自己的思路,讨论各种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运用到数学知识,还在合作中培养了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
三、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挑战与应对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转变带来了不少挑战。教师需要从以往的单向讲授模式转变为创造一个鼓励学生探究和互动的环境。这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与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即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评价体系的调整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还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强调标准答案和分数,而这种评测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因此,需要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同时,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心得,培养其反思能力。
四、总结
研究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了其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探讨,提出了营造鼓励发问的课堂环境、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问题及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此外,还讨论了教师角色转变及评价体系的调整。研究结果显示,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丁政平.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2024,(21):114-116.
[2]丁汝新.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小学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29):129-130.
[3]陈创献.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课外语文,2019,(22):78-79.
[4]王玉平.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5,(1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