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老旧小区海绵化排水改造及内涝防治研究

作者

王海华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雪宫街道办事处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老旧小区排水系统老化,内涝问题突出。本研究聚焦其海绵化排水改造与内涝防治,分析内涝原因,如设计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阐述海绵城市理念在老旧小区的应用,包括雨水收集、排水系统改建等。针对改造难点,如空间小、居民认知不足等,提出改造策略,如场地铺装、建筑设施绿化改造等。通过实际案例或模型验证,证明海绵化排水改造可提升老旧小区雨水调节能力,缓解内涝,为老旧小区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内涝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内涝防治、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策略

一、绪论

近年来,山东淄博临淄区城市化步伐加快,但像东高老旧小区这类早期建设区域,排水系统老化问题愈发凸显,每逢降雨常出现内涝状况。东高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其原有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当下雨水排放需求,致使道路积水、地下室被淹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与小区环境美观。鉴于此,对东高老旧小区开展海绵化排水改造及内涝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举措,提升小区排水能力,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小区可持续发展,也为区域内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借鉴。

二、东高老旧小区内涝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小区概况

山东淄博临淄区东高老旧小区建于1993年,占地约22.7公顷,含57栋居民楼,居住人口8000余人。其排水系统按当时低标准设计,雨污合流,管径小、布局简单,难以应对复杂降雨。

2.2内涝现状

实地调研发现,暴雨时东高小区多处积水严重。如主干道低洼处积水深达30-50厘米,消退需3-5小时,致车辆、居民出行受阻。部分地下室遭雨水倒灌,居民财产受损,绿化区域也因积水影响植被生长。

2.3内涝原因分析

设计不合理:早期排水系统未充分考量小区地形与汇水面积,雨水口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每100平方米仅1-2个,合理应为每50-60平方米1个,导致雨水难及时排入管道,易积水。

设施老化:多年使用后,约30%-40%的排水管道有破损、腐蚀情况,约20%-30%的检查井存在堵塞,极大降低排水效率,增加内涝风险。

地形地貌及其他:小区地势低洼,比周边道路低20-30厘米,周边雨水易汇聚。且与市政排水接口衔接不顺,管道连接处有10-20度角度偏差,阻碍雨水正常排放。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东高老旧小区的应用

3.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旨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手段,让城市如海绵般灵活应对雨水变化。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而言,其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将雨水合理处置,提升排水防涝能力的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备很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3.2具体应用措施

在东高老旧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方面,于小区合适位置设置了多个总容积达5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桶,以及一处容积约2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排水系统改建上,重新铺设了管径更大、布局更科学的雨污分流管道,管道总长度超2000米,有效提升了排水速度。绿化建设优化时,打造了近10处下凹式绿地,面积总计约800平方米,还新建了3处小型雨水花园,增强雨水滞留和渗透能力。场地铺装改造中,小区内超50%的道路和广场更换为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材料,促使雨水快速下渗,助力小区更好地应对降雨,减少内涝发生。

四、东高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难点及应对策略

4.1改造难点

空间限制问题:东高老旧小区内部公共空间十分有限,楼间距较窄,可用于建设大型海绵设施的空地稀缺。例如,原本规划建设较大规模雨水调蓄池的理想位置,因临近居民楼且要预留消防通道等,不得不缩小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水调蓄能力的提升。

居民认知与配合度:部分居民对海绵城市理念缺乏了解,担心改造工程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施工噪音、出行不便等,对改造工作配合度不高。调查显示,约有30%的居民对改造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

既有设施与海绵设施衔接问题:小区原有排水管道、检查井等既有设施老化且布局固定,与新建的海绵设施在管径、高程等方面存在衔接难题,像新建雨水收集管道接入旧排水主管时,就出现了高程差,易造成排水不畅。

4.2应对策略

空间优化利用策略:充分利用小区闲置角落、屋顶等空间,如在部分楼顶安装小型雨水收集装置,同时合理规划绿地、道路下方空间,设置隐蔽式的雨水调蓄模块,提高空间利用率。

居民沟通与宣传策略:通过社区讲座、上门宣传、线上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居民详细讲解海绵化改造的好处、施工计划及对生活的保障措施,提高居民知晓率与认可度,增强配合度。

设施衔接与整合策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制定针对性的衔接方案,采用变径管件、设置提升泵站等方式,妥善解决新旧设施衔接问题,保障排水系统顺畅运行。

五、东高老旧小区海绵化排水改造案例验证与效果分析

5.1案例实施情况

东高老旧小区海绵化排水改造项目于2022年3月正式动工,整个施工周期持续了8个月左右。起初,施工团队全面勘查小区地下排水管网情况,依据规划有序拆除老旧且损坏严重的管道,新铺设管道长度约1800米。进入中期阶段,着重打造海绵设施,像新建了5处各具特色的雨水花园,面积总计约600平方米,同时将小区内近70%的硬质铺装更换为透水铺装。后期则聚焦于各设施间的衔接调试,确保其能高效配合运行。施工期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参观,及时解答居民疑问,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5.2改造效果分析

雨水调节能力提升:改造后,面对暴雨侵袭,小区内以往积水严重的区域,如今积水深度大幅降低,平均在8厘米以内,积水消退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左右。这得益于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对雨水的有效吸纳、下渗和排放,小区应对雨水的调节能力显著增强。

环境与社会效益:小区环境焕然一新,雨水花园周边花草繁茂,空气更清新,居民日常散步、休闲有了好去处。出行不再因积水受阻,居民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等,节约了水资源。经统计,超85%的居民对改造效果表示满意,也为周边小区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良好样板。

5.3经验总结与启示

东高小区改造成功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布局、精细施工以及积极与居民沟通交流。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时,应充分考量自身特点制定方案,重视居民诉求,保障改造切实提升小区品质,解决内涝隐患。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山东淄博临淄区东高老旧小区海绵化排水改造及内涝防治的研究,明确了小区内涝产生的多方面原因,成功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实际改造中,实施的各项改造策略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小区雨水调节能力,缓解了内涝问题,改善了小区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改造经验,为同类型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对改造后海绵设施长期运维的关注不够深入,部分数据监测时长有限。未来,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长期跟踪评估机制,结合新技术不断优化改造方案,持续助力老旧小区提升应对内涝等灾害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文超,卢兴超,刘永旺,等.老旧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分类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1):95-101.

[2]王军慧.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问题的探究[J].低碳世界,2021,11(9):122-123.

[3]贺志杰,李云扬,刘慧.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雨洪管理改造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5,51(6):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