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徐超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目的评估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用于急性毒蕈中毒治疗的效果。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比较肝肾功能水平,进一步评价联合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单纯CRRT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对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变进行详细监测,进一步评估患者消化道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周期及治疗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周期较对照组患者的短,实验组治疗结果好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即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对于急性毒蕈中毒患者有着积极影响。联用治疗不仅有效地清除毒蕈毒素并促进了患者肝肾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缩短了住院时间,对于急性毒蕈中毒特别是重症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毒蕈中毒;肝肾功能
急性毒蕈中毒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多脏器损害多见,由于其中毒机制较复杂,常规治疗在早期止病邪扩散存在较大难度,这给临床上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随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毒急性重症的治疗中。血液灌流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两种疗法其理论基础可互为补充。其中血流灌流可直接吸附毒素分子,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则对内环境的稳定和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清除更为有利。所以在治疗时机和方式的安排上临床上不应单纯限定于单一的治疗模式。临床模式的抉择并不只是经验的选择更应该是对既定治疗模式进行综合价值分析后的选择。将血液灌流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结合应用于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加以临床尝试,不失为有意义的话题。这种治疗方式是否能在改善机体功能指标、机体症状、缩短治疗时间等诸多方面发挥合力作用,这值得进一步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时间段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毒蕈中毒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纳入条件设置方面,具有严格的条件,保证患者的统一性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患者明确存在毒蕈的食用史,具有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生化检查明确其具有肝肾功能的损伤。对于其排除条件,排除重度的心脑血管疾病、之前存在严重肝肾损伤者、存在血液系统原发疾病者、女性处于妊娠和哺乳期者,防止存在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干扰。
1.2方法
1.2.1对照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结合CRRT透析排毒,入院后及时进行洗胃并补充体液以维持电解质稳态。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甘草酸制剂进行保肝治疗以抑制炎症,稳定内稳态,利用对症药物进行护胃止呕以及止痛治疗。CRRT阶段使用先进的CRRT装置实施,血管通路选取颈静脉或股静脉,抗凝措施根据肝功能制定。
1.2.2实验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血液灌流治疗。树脂吸附法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和亲脂性毒物,与CRRT结合,可省去再次穿刺的麻烦,对患者的干预根据血中毒素负荷以及临床症状实施,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动态干预病情进展,对不良事件给予及时处理;同时辅助以心理治疗,贯穿于治疗过程的护理当中,以期减少患者的临床痛苦。
1.3观察指标
参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和CRRT等治疗,重视临床的综合性和节律调控。在入院之初尽快进行洗胃,避免毒物被吸收。液体治疗方案根据各种电解质失衡进行,要弥补缺乏部分,但不要超过需要限度。采用谷胱甘肽进行肝脏保护,辅以甘草酸制剂,调节炎症水平,维持内环境稳定。此外,在CRRT的治疗过程中要结合规范设备,并且明确其路径选择,以及抗凝方面,灵活根据肝功能储备的状态进行治疗,考虑血液和置换液的速度需要针对性地设定,要避免应用机械造成患者不适应的感觉,甚至不可考虑血流量和置换流量,比如患者自身的反应性,而且还要监测诸多指标,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还可以监测机体的微弱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过程根据数据形式分为两类进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3.讨论
笔者探索基于急性毒蕈中毒救治的模式下,将血液灌流联合CRRT干预临床患者急性毒蕈中毒的救治路径。急性毒蕈中毒病情进展迅速,损伤范围多、广泛,治疗窗时间短,以往单一途径的血净化技术在体内毒素的清除、内环境稳定方面存在不足。血液灌流主要意图在于提升对脂溶性毒素、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率,延长对体外清除范围。单纯使用CRRT的路径在于对病人机体的代谢支持、电解质水平、液量的调节,尽管对改善病人机体的生理稳态有所帮助。但因对病人体内不同毒素的性质类型存在不同清除率,加之对机体毒素的清除,对机体各靶器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害。采用联合灌流,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吸附效能。树脂吸附柱对于脂溶性成分有着较好的亲合力,在灌流过程短时间内显著减少对血中毒物的浓度,进而一定程度上防止靶器官受损的严重程度。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在灌流的速度、时间还是置换液的比例方面,应当根据病人治疗过程中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若在中途出现了灌流器吸附饱和、灌流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液循环不稳定以及凝血功能出现的变化,则应当及时干预处理,因此,该救治模式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应激性反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血管通路的选择,心理指导的添加、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稳定性将会影响到干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宇涵,袁娟.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护理干预效果[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21):43-45.
[2]袁霞,李毅.综合护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儿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