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抢险救援课程教学法探索
张攀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类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对武警官兵抢险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武警官兵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是抢险救援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强调学员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析和解决模拟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拟探索如何将 PBL 教学法应用于武警抢险救援培训中。首先对 PBL 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特点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将 PBL 教学法用于武警抢险救援培训的可行性,最后构建符合抢险救援培训特点的 PBL 教学模型。
一、PBL 教学法概述
PBL 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医学教育改革,迄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其基本理念是以学员为中心,通过让学员主动分析和解决模拟实际情况的问题来进行学习。在 PBL 教学过程中,教员主要担任指导者和助手的角色。学员则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来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 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通常可分为几个步骤。首先由教员设计引入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员学习动机和兴趣。然后学员根据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出发,对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和假说提出。接下来学员自己搜集相关信息材料,扩充知识面。之后再返校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员组织总结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员起指导和帮助作用,学员则处于主动探究的位置。
二、将 PBL 教学法应用于武警抢险救援培训分析
武警抢险救援培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武警官兵迅速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这类培训内容复杂、情景多变,需要学员既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又具备根据具体环境因素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PBL 教学法正好契合抢险救援培训的特点和需求。PBL 教学法以复杂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让学习者主动分析问题、开展探究,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PBL 教学过程强调团队合作,这能加强武警官兵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是应对灾害事故的必要素。再者,PBL 教学法提供的实践机会,可使学员在模拟环境中一次次检验所学知识,从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 PBL 教学法应用于武警抢险救援培训,不但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高度契合,真正达到应用和内化的目的。当然,PBL 教学也有一定难度,比如设计恰当问题情境需要教员具备丰富经验,自主学习对学员的自控能力要求较高等。但只要教员充分准备,这些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三、武警抢险救援 PBL 教学模型构建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锚定
构建适合武警抢险救援培训的 PBL 教学模型,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设置不当或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量学员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教学目标不应止步于传播有关灾害机理或预警知识,更需要使学员掌握根据局势快速判断和指挥的能力。譬如面对复杂山洪环境,能迅速判断威胁区域和伤亡风险,并作出合理的救援决策。这需要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情境锻炼根据具体环境因素做出反应的能力。此外,团队协作意识也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武警官兵,除了具备个人技能,更应具有配合队友、理解上级决策意图的质量。作为教学者,需要将这些目标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使得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得到深度融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下足功夫,不仅能使 PBL 教学模型运转起来,也是实际效果和学员发展的基石。详尽、合理的目标具有指导各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这一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情境设计的针对性强化
PBL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情境设计尤为关键。设计时不仅要模拟实战场景,还需考虑情境的延展性,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使之针对性更强。为使学员面临真实的压力与挑战,模拟设计了一个过程复杂、变数多的连续性情境。首先,学员接到某地发生泥石流的报告后需迅速判断灾害发生区域范围及威胁程度,并展开救援。情境之初有意设置了信息不齐全的情况,考察学员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根据实时收集的灾害现场数据,学员需要定期反馈救援队伍的进展与遇到的困难,并作出后续调度部署。为使判断难度及真实感更强,模拟环境中还添加了复杂地形阻隔通讯、部分道路受阻等变数。为使学员有依据做出各种决策,模拟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地形地貌数据、灾害发生与蔓延预测模型、救援队员装备参数等。学员可以基于这些“真实”材料对局势做出分析,测试并修正方案。这种针对抢险救援特点而设计的连贯情境,要比简单、静态的情形更有助于学员经验和能力的培养。情境设计是 PBL 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为了学员获取更佳训练效果,这一环节需要投入足够思考与心血。
(三)过程评价的持续改进
PBL 教学追求效果持续优化,需要建立格式化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全面了解学员学习实际,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团队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第一,设置了学习小组日志,要求各小组日常汇报面临的困难、解决方案、组内协作情况等。第二,在多场模拟演习结束后,立即组织学员填写自我与组内他人表现评价量表,评分项包括应变能力、判断和决策质量、团队协作贡献度等。第三,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典型情况,采取抽访的形式深入调查学员思维逻辑,发现其中的偏差。最后,对整体培训活动进行简明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覆盖情境设计、知识内化程度、 指导支持等方面的质量与体会。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使教学团队可以客观全面地掌握学员的学习过程与效果。例如发现部分学员在复杂判断中依然受限于书面知识,则需调整后续教学环节,提供更多模拟实践机会以纠正此偏差。或者,评价中反馈小组内交流不足的情况,需要教师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活动,增进团队凝聚力与配合度。在这种动态评价支持下,PBL 教学可不断自我优化,朝着培养目标持续推进。
四、结语
问题导向教学法与抢险救援培训的需求和特点高度契合。本文对 PBL 教学法的概念、流程和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武警抢险救援课程的特殊性,构建了相应的教学模型。该模型强调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强的连贯情境,并建立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等。这有助于学员知识的内化吸收和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培养。当然,要充分发挥 PBL 教学的优势,教师自身也需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颂.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电子商务, 2014, 000(012):74-75.DOI:10.3969/j.issn.1009-6108.2014.12.039.
[2] 刘大伟,刘艳艳,刘美,等.基于线上教学的问题导向与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21.
[3] 吴文静,罗清玉.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8):2.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4.28.114.